引 言
章 斯宾迦“强烈需求”下诞生的初次英译
节 英语世界“文学独立说”的诉求
第二节 严羽对于“文学独立说”的契合
第三节 首次英译的价值意义及后世影响
第二章 德国诗人的英语翻译
节 德邦翻译的影响与《郊狼丛刊》的定位
第二节 洞见与盲点:斯蒂凡· 许纳翻译的文本解析
第三节 刊物的非主流性与影响的限度
第三章 主动偏离中国权威底本的全译
节 复杂的译者动机与多层面的读者定位
第二节 德译本的牵连与意识形态色彩的拒绝
第三节 对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本的疏离
第四章 刘若愚空白场域中的艰难突围
节 学科的零度起点与“异质性”的追求
第二节 “本质主义”的消解与文本的异域“新生”
第五章 欧阳帧的“透明之眼”和对西方“视觉中心”的超越
节 感官认知的等级排列与中国“味”诗学的浮出
第二节 “味”概念的含混指涉与欧阳帧的过度诠释
第六章 林理彰的长久倾心与对《沧浪诗话》的创意解读
节 几十年的持久关注与对传统困境的尝试解答
第二节 二元对立的写作策略与对历史生成的追问视角
第三节 当“原创性”遭遇“后效性”:评判视角的游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