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1
一、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2
二、选题研究历史与现状?8
三、研究目标(创新点)、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17
第一章 行动的诱惑:从浪漫主义到马克思主义?22
第一节 《东方杂志》与文艺化的社会主义?2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理论渊源?31
第三节 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作家早年对浪漫主义的提倡?38
第二章 茅盾:职业的传播者?48
第一节 作为传播渠道的文艺批评?48
第二节 茅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的贡献及其传播效果?59
第三节 渠道与内容的张力:茅盾的自主阐释?76
第三章 郭沫若:从受者到主体?89
第一节 郭沫若的马克思主义转向?89
第二节 郭沫若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的贡献及其传播效果?101
第三节 郭沫若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取得的成果?114
第四章 鲁迅:坚持文艺本位的“落后者”?122
第一节 鲁迅“向左转”原因新论?122
第二节 鲁迅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的贡献及其传播效果?134
第三节 传播渠道的主体意义:以木刻为例?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