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文学与人类学为视域,从大文学和整体人类学出发,通过历史文献和事象双重文本,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中法之间的话语关联史,以呈现该时期中法两国围绕重大话语展开的思想交流与人员交往。作者选择了两组不同倾向的话语,即偏向观念史的话语和偏向学术史的话语。前者包含“科学”与“实证”、“群学”与“国家”两组概念,后者包含“社会”、“民族”、“歌谣”与“民俗”四种学域。从法国角度看,本书依次选择了孔德、涂尔干、莫斯和葛兰言等四位学者。他们或为法国年鉴学派之先驱,或为该派三代学者之翘楚,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法国社会科学研究。在中国实践中,本书依次选择的个案有蔡元培、刘半农、20年代中国留法生群体、莫斯的中国学生(以凌纯声和杨成志为代表)和杨堃等,他们都曾与上述法国学者构建了间接或直接的话语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