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遗产时代
章 在世界遗产背后
节 人类共同遗产与突出的普遍价值
第二节 《操作指南》的核心概念及其修订
第三节 从正统遗产到非正统遗产
第四节 以人权为中心的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北京中轴线的价值重构与功能转变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在何处
节 《非遗公约》新术语概观
第二节 保护的终极目的是非遗还是文化权利
第三节 《非遗公约》的新框架、新伦理、新思维和新举措
第四节 非遗保护的新伦理:以“人”为本
第三章 文化多样性与人权孰轻孰重
节 文化多样性为何重要
第二节 文化多样性不等于文化相对主义
第三节 全球新文化或新文明:作为生活方式的人权文化
第四章 民问文艺表达的私法保护问题
节 新领域与新权利
第二节 立法保护的外在反对意见
第三节 立法保护的限定条件
第四节 集体文化权是集体人权吗
第五节 特别知识产权的特别之处
第六节 立法前景展望
第五章 遗产时代的中国民俗学
节 非遗保护:民俗学的实践理性
第二节 返回民俗学的实践理性起点
第三节 实践民俗学也是“公共”民俗学
第四节 陕北年俗文化的现代价值内涵
第六章 民俗博物馆实践愿景
节 从旧博物馆学到新博物馆学
第二节 审美启蒙的公共领域
第三节 对话式民俗博物馆
结语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定度玉门关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