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内容简介丛书以音乐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文化生态学、传播学、历史学、艺术学、音乐学、口述学等跨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福建南音”进行深入的研究;从闽台两地的视角去探讨南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包括两地的南音的文化生态模式、概况、艺术特色、海外传播、南音人的口述史等。它从五个不同侧面涉及闽台的传统文化、民俗结构、音乐形式、戏曲表演与现代艺术的跨学科内容,探索两地在这些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为闽台南音文化的整体性与多样性的学术研究开辟了一种新思路;拓展了闽台南音的理论研究视野;许多文献和资料系作者十几年来在闽台两地田野调查中手获得,并首次使用。本丛书共包括5册:《闽台南音文化生态研究》《闽台文化生态中的南音散曲艺术传承比较》《闽台南音与南音戏关系研究》《闽台南音现代艺术及其海外传播》《闽台南音口述史》。本书内容简介南音,作为闽台两地共有的传统文化,它是传承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文化滋养与历史融合的具体载体,是福建与台湾共同保护留存的传统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保存了上千年的音乐珍品。本书以流传于闽台两地的南音散曲为研究对象,并以1950年代~1980年代的闽台代表性曲唱家马香缎与蔡小月的曲唱艺术为标本,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剖析闽台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的繁盛、局限性、差异与根源,讨论散曲艺术传统是南音作为古老传统音乐的表征,为南音散曲艺术传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