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 论 1
一、学术研究史 3
二、创新的空间 8
三、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章 行为化表演 :纪录片式的简约美学 21
一、思想启蒙的新表演 23
二、“阳刚之美”的美学规范 30
三、国有体制的表演规范 33
四、“体验学派”的表演制度 35
五、“行为表演”的属性 39
六、结语 45
第二章 内心化表演 :体验美学的价值观 47
一、平和的自如 49
二、诗意的风度 52
三、准确性和深度 55
四、风格与样式 57
五、非主流的演员 60
六、政治与美学 62
七、内心化和生活化 66
八、结语 74
第三章 人性化表演 :现实和浪漫的交互技术 75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表演创作方法 77
二、政治与文化的表演趣味 80
三、题材的表演 87
四、类型片表演 99
五、人性与人情 108
六、结语 120
第四章 典型化表演 :中国格式的民族化表演 123
一、政治行为与文化仪式 125
二、民族化意象 131
三、民族化表演体系 144
四、典型环境、性格和表演 149
五、戏剧式表演模式 157
六、结语 167
第五章 矫饰化表演 :超古典主义的政治演义 169
一、政治律令和美学公式 171
二、政治的铭文 174
三、“神圣”的表演 179
四、结语 184
第六章 戏剧化表演 :表演美学的“重估时代” 187
一、表演与潜表演 189
二、一反一正及其自发性 191
三、与导演相关的开放性表演 198
四、结语 202
第七章 纪实化表演 :中国特色的表演美学思潮 205
一、“碰撞”和“对接” 207
二、表演的资质和形态 214
三、纪实的“缺陷” 223
四、结语 229
第八章 日常化表演 :表演与画面的整体效果 231
一、变异性与“藏思维” 233
二、表演的定性分析 239
三、美学的修辞 248
四、结语 252
第九章 模糊化表演 :引申性的表演意味 255
一、“中性”的表演 257
二、简单的复杂性 261
三、清晰与模糊的转化 263
四、全域化和深度化 268
五、“雅努斯时代”的潜动机 271
六、史学的终结 275
七、结语 276
第十章 情绪化表演 :个人“自传体”意味的“行为艺术” 277
一、放逐与边缘 279
二、青春族群的文化“症候” 281
三、个人现实主义的精神“假面” 287
四、几种表演修辞方法 291
五、纪实性与虚幻性 302
六、结语 305
第十一章 仪式化表演 :“礼仪感”的“规矩表演” 307
一、后蒙太奇的表演构件 309
二、表演的路线 313
三、人偶表演 317
四、舞台化表演 321
五、炫技表演 324
六、结语 326
第十二章 颜值化表演 :超古典主义美学的资本“假面” 327
一、“轻”震惊式表演 329
二、合力与动力 333
三、表演的像谱 337
四、美学不可承受之“轻” 340
五、结语 343
后 记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