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侯氏社火脸谱为主要研究对象,作者以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剖析侯氏社火脸谱的艺术嬗变过程与传承发展策略,探讨“非遗”保护语境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之路。本研究以作为实践主体的社火脸谱传承人为中心,关注传承人身体在场的日常交流实践活动,通过对社火脸谱历代传承人不同时期创作的社火脸谱作品以及他们在不同场域中讲述的个人叙事的记录和分析,力图从民众主体的视角出发,对侯氏社火脸谱的艺术嬗变机制和传承发展策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本研究着眼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困境,探究了国家、社会、媒体、学者等多种力量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人的形塑和影响,分析了社火脸谱传承人的适应策略,对于理解当代民间艺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全书共分五个章节。章《导论》部分,作者交代了选题的缘起,梳理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介绍了研究方法和使用的资料来源,指出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二章《社火与社火脸谱》详细梳理了侯氏社火脸谱的历史起源,分析了社火表演与社会脸谱的关系问题。第三章《侯氏社会脸谱的传承谱系》对侯氏社火脸谱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细致梳理,对历代传承人及其传承谱系进行了描述。第四章《侯氏社火脸谱的题材、类型与艺术特征》,作者结合侯氏社火脸谱历代传承人的代表性作品,在图像分析的基础上,对侯氏社火脸谱的题材、类型、艺术特征等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第五章《“非遗”保护语境下的侯氏社会脸谱》,作者运用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当前“非遗”保护热潮中侯氏社火脸谱的艺术嬗变机制和传承发展策略进行了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