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研究区域和时段
二、理论体系
三、研究现状
章 考古学视野下的江南苏北史前文明
节 江苏境内的猿人与直立人
一、中华曙猿
二、双沟醉猿
三、南京直立人
第二节 江南苏北旧石器时代文化概述
一、江南旧石器遗址的文化内涵
二、苏北旧石器文化遗址及其地域特色
第三节 江南苏北新石器时代文化
一、江南新石器文化序列
二、江南新石器文化遗址
三、苏北新石器文化序列
四、苏北文化遗址内涵
第二章 先秦时代江南苏北的地域文化
节 夏商时代文化环境的考古学观察
一、马桥文化
二、丘湾文化
第二节 先秦时期江南的地域文化
一、吴文化
二、越文化
第三节 先秦时期苏北的地域文化
一、徐文化
二、宋、鲁文化的南移
三、越文化的北移
小结
第三章 秦汉以后江南苏北历史地理环境的改变
节 江南苏北的生态
一、江南生态环境
二、苏北生态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生态影响
一、苏北的水害工程
二、人类生产的影响——伐蛟减灾
三、生态变迁之因
小结
第四章 农业生态变迁与文化环境逆转
节 苏北优越的农桑环境
一、天然的沃土
二、桑土既蚕
第二节 苏北的人文素质以及对江苏的政治影响
一、弦歌之乡
二、刘向、刘歆的经学成就
三、华佗的医术
第三节 江南的农业生产
一、农田水利
二、水耨农业
第四节 江南文化的勃兴
一、江南的苏北精英
二、江南本土文化精英的崛起
三、顾野王学术成就
三、曹弗兴、顾恺之的绘画艺术
第五章 隋唐时江南苏北文化的平行发展
节 隋代的政治变革与文化发展
一、隋统一后的政治变革
二、武烈帝文化溯源
三、苏北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第二节 唐代江南苏北的文化
一、江南的史学与文学
二、苏州张旭的狂草艺术
三、彭城刘知畿的史学成就
四、彭城刘禹锡的诗歌及思想
小结
第六章 宋元明清江南苏北的经济与文化
节 宋代江南农耕环境与文化环境
一、宋代江南水利建设
二、“苏湖熟,天下足”
三、范仲淹与苏南文教之兴
四、江南义庄的兴建
五、泗州佛教圣地
第二节 苏南的水利治理与环境维持
一、元明清水利
二、强势群体对水利的破坏
三、区域水患的协调
第三节 江南地区农家织布主业化
一、织布主业化
二、过密化的讨论
第四节 工业主业化
一、工业对乡村劳动力的吸引
二、织布主业的再进化
第五节 苏南的学术与艺术
一、吴中四杰
二、吴门四才子
三、冯梦龙的文学成就
四、常州经学与文学
五、娄东画派
小结
第七章 苏北的治水成害与环境影响
节 水利、地利与人害
一、太行堤的生态之厄
二、治河新思维与高家堰的修筑
三、平地起巨泽的生态后果
四、祖陵风水
五、清代治水方略
六、保运与淹民
第二节 漕运方略:被剥夺的江南与被牺牲的淮北
一、海洋强国
二、元、明海运
三、清代河运利益集团
四、被剥夺的江南
五、被牺牲的淮北
第三节 治水与农业生态的破坏
一、水文环境的改变
二、水利的缺失
三、墟里沧桑
四、人为的瘠壤
五、不蚕之域
六、织业的复兴
小结
第八章 社会衰败与社会发展
节 社会变迁与社会冲突
一、民性的畸化
二、民变与士变
三、毛人水怪
四、财富的原罪
第二节 区域性生活差异
一、饥饿的淮北
二、温饱的江南
三、苏北:非人的妇孺
四、江南: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工业生活中的劳动者
一、江南人的保护与依附
二、明清以后淮北人“下江南”
三、地缘矛盾与社会分层
小结
第九章 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
节 农村社会的滞力和推力
一、淮北:“官之害甚于水”
二、江南:“人各奋于自见”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
一、苏北:权力统治财产
二、江南:混合型社会结构
小结
第十章 精英的动机人格与国家认同
节 精英的人格与动机
一、初夜权:淮北精英的作为
二、修身齐家:江南精英的精神境界
第二节 精英的劣化与被劣化
一、苏北乡村精英的领主化
二、江南基层社会中的“刁生劣监”
第三节 精英的国家认同差异
一、苏北士绅的君王梦
二、苏南的耕读文化
小结
结语
征引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