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在一个经济学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大萧条导致了基于有效需求原理的宏观经济学革命的诞生,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由此发轫。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危机导致了正统凯恩斯主义的解体,也催生了具有自觉意识的后凯恩斯主义学派。那么面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严重的资本主义危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取得了哪些进展呢?这场全球性危机给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命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通过归纳分析相关文献后发现,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解释和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在经济理论方面取得了八个方面的进展。这八个方面分别是:卡莱斯基分配与增长模型的完善以及基于此模型的危机与复苏分析、明斯基资本主义发展理论的挖掘与阐述、对卡莱斯基理论与明斯基理论进行综合的卡莱斯基—明斯基模型的构建、金融化理论、供给—需求互动增长理论、现代货币理论与经济复苏方案、全球失衡与治理理论、长期停滞理论。我们把团结在拯救资本主义的使命之下、聚焦于探索富国裕民之策的新阶段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称作“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是对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综合运用其内部各流派方法、理论、模型研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根源及其应对方案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扩展和政策主张的总称。之所以把这种经济学冠以“工资导向复苏”,是因为它把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工资停滞和收入分配恶化,把工资停滞视作经济复苏的根本障碍,主张重塑工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增长模式。开展“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对收入分配、有效需求、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于认识我国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收入分配分化、工资成本压力加大、增速回落现象并存的经济发展困境问题具有启发意义。(2)“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针对资本主义国家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局面,为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动力,提出了系统性改革方案和一揽子政策建议。这些改革方案和政策建议对于危机后,同样受增长下行困扰、探索新发展动能的中国经济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对于我国当前探索高质量发展新道路具有参考价值。(3)“工资导向复苏”经济学提出的“平等发展战略”和致力于打造一个“植根于广泛共享繁荣的更美好世界”的理想,对于我国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