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中的意识形态盲区研究

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中的意识形态盲区研究

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中的意识形态盲区研究

定 价:¥49.00

作 者: 毋改霞 著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9521382 出版时间: 2021-04-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28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对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的调查,探索性地分析了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中的意识形态盲区问题,反映出当下部分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方法论意识的薄弱与研究立场的不明,长此以往,会制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范式的本土化与科学化发展,阻碍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繁荣。基于此,本书从教育学的角度重点分析了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出现意识形态盲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引导研究生学术研究走出意识形态盲区的策略。本书对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中的意识形态盲区问题的研究,其实质是在探究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旨在为高校德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毋改霞,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德育、教育政策。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CSSCI论文10余篇。

图书目录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生的学术失范凸显价值危机
(二)高校德育的“高投入”与“低实效”
(三)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研究生
(二)学术研究价值取向
(三)意识形态盲区
(四)高校德育
四、相关文献述评
(一)关于学术研究价值取向的研究
(二)关于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等内容研究
(三)关于高校德育的研究
(四)关于学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文本分析法
(三)访谈调查法
(四)案例研究法
(五)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框架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内容
七、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章学术研究价值取向与意识形态盲区的基本理论
一、学术研究价值取向的概念认知
(一)学术研究
(二)价值取向
(三)学术研究价值取向
二、意识形态盲区的理论诠释
(一)盲区
(二)意识形态
(三)意识形态盲区
三、学术研究价值取向与意识形态的逻辑关联
(一)人生活于意识形态之中
(二)教育引领人的价值
(三)学术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第二章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中意识形态盲区的表征
一、调研概况
(一)调研说明
(二)调研样本概况
二、意识形态盲区:学术研究价值取向问题的凸显
(一)回避马恩经典文献的引用
(二)方法论意识薄弱,研究立场多元化
(三)盲目追崇“多元”,盲目否定“一元”
三、意识形态盲区造成的消极影响
(一)陷入自我中心主义,阻碍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腐蚀学术精神,破坏“一元”与“多元”的平衡生态
(三)不利于文化传承,阻碍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繁荣
第三章引起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中意识形态盲区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多元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及路向
(二)价值观从一元到多元的流变
(三)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样态
二、多元时代的价值危机
(一)“物化”理念下人格的单向度化
(二)文明冲突境遇中身份的模糊化
(三)“互联网 ”背景下生活的碎片化
三、时代危机状况下研究生政治信仰的失落
(一)信仰的功利
(二)信仰的欠科学
(三)政治理性的缺失
第四章引起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中意识形态盲区的教育因素
一、高校德育的低效与主流价值导向的困境
(一)教师学科结构失衡,理想信念弱化
(二)教育内容偏重宏大叙事,脱离生活世界
(三)灌输与实践脱节,教育方式扁平
(四)“暗线”干扰“明线”,教育效果削弱
二、学术规范教育在技术规范与价值引导间的失衡
(一)对学术规范认识的片面
(二)学术规范教育重技术规范轻价值引导
三、创新异化之下经典文献教育及其研究的式微
(一)学术创新的异化
(二)经典文献教育的形式化
(三)马克思主义相关领域研究的弱化
第五章引导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走出意识形态盲区的路径
一、正确认识“多元”与“一元”的辩证关系
(一)指导思想与主导价值观一元化的必要性
(二)“一元”主导并不排斥“多元”并存
(三)坚持“一元”主导下的“多元”并存
二、健全高校德育体系,培育文化自信
(一)塑造公民意识,强化信仰教育
(二)践行立德树人,推进教师德育专业化建设
(三)坚持实践育人,促进向生活世界的有效拓展
三、完善学术规范教育,平衡学术自由及其限度
(一)科学解读学术规范的层次性
(二)全面认识学术自由与责任
(三)深度理解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与价值性
四、重视社会教育,优化文化生态
(一)依托实践基地,深化校社合作
(二)强化新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树立责任意识
(三)巩固传统主流媒体地位,保持政治自觉
结语转变研究范式,构建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