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国责任担当。中国碳减排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一环。受技术进步等生产力发展的诸物质要素的限制,21世纪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碳排放国,承受国际社会要求碳减排和国内改善环境双重压力。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碳减排制度与碳减排绩效现状、问题、原因及内在机理,探讨提高碳减排制度绩效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成为当前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创新不得不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研究在梳理以“外部性”理论和马克思“物质代谢断裂”理论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次从“功能论”和“体制论”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创新问题。本书稿的主要内容包括:,阐述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内涵、生成机理;第二,分析了中国特色碳减排的理论创新与制度演化现状及一般特征;第三,分析多重制度逻辑下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变迁与实证考察碳减排制度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第四,运用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进步和测度方法,考察中国30各省份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大小,分析中国省际碳减排制度绩效中技术进步差距的影响;第五,在诱导型创新理论框架下,考察中国30各省份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方向,分析中国省际碳减排制度绩效中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第六,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考察发达国家在碳减排中的经验,以期为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创新提供启示;后,基于研究结论,系统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创新的原则、目标途径与的政策建议。本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研究,有助于发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