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系统梳理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传播、译介、变异与研究情况,采取史论结合、个案与通论相结合的研究策略;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尤其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研究方法来审视中国文学的英译与研究;从跨文化角度审视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传播、译介与研究,探索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变异规律与影响状况;在全面了解英语世界对中国文学传播、译介、变异与研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与掌握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接受与变异的基本特征与规律,为中国文学与文化建设及“走出去”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全书共三编。上编“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总论”总体介绍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的缘起、历史与现状;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翻译与研究和中国学术界的互动;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翻译及研究对西方文学、诗学、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影响;英语世界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的新方法——比较文学变异学,且分别以《论语》《红楼梦》《牡丹亭》、杜甫诗歌等多个案例阐明中国文学典籍、诗歌、小说、戏剧在英语世界的变异和他国化;分析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种种问题,并给出建构中国文学研究与传播变异机制的建议。中编“英语世界的中国古典文学译介与研究”梳理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译介与研究发展的过程,总结每个阶段的特征与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划分为古典文学典籍、古典诗歌、古典散文、古典小说、古典戏剧和工具书六个研究领域,针对各个领域,介绍知名学者,概括主要议题,总结成果贡献,分析变异现象,以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全面展现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传播、译介、变异与研究的面貌,以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眼光回顾英语世界的研究成果,揭示文学他国化过程的内在规律。下编“英语世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与研究”始终追寻“同异”间的变异转换是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逐一展开这一问题。在体例上,沿袭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发展进路来顺时排列,从清末到现代以迄当代。这种安排强化了将中国文学作为主体的意念,但也无疑回避了海外汉学研究和翻译本身的系统性或者说脉络性线索,很难让我们看清楚翻译变异和研究各自的起承转合以及交错丛生。作为修正,下编紧接着讨论了小说、诗歌、戏剧、电影、文论的研究和翻译变异情况,来勾勒英语世界现代文学领域内的个性化变异发展历史。在此,不仅研究和传播、翻译的主体性得到了有力的展现,而且它对于“文”的开放性理解也被同时揭示出来。“文”由其题中应有之义的“文心”“文学”“文论”,扩充为“文化”“文明”,乃至“文脉”的起落与变异。电影研究的出现就清楚指明了文脉发展或者说文学研究的文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