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章 中国协商民主的来世今生
一、协商民主在中国自古有之
(一)乡校:春秋时期中国的基层协商组织
(二)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资政议政机构
(三)谏议制度:协商理念在古代中国运行
(四)廷议:中国古代官僚机构中的协商因素
二、中国共产党赋予协商民主新生命
(一)革命时期中国协商民主的形成
(二)建设时期中国协商民主的丰富
(三)改革时期中国协商民主的拓展
三、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的理论升华
(一)从政治协商到协商民主
(二)作为中国民主的重要形式
(三)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
第二章 此协商民主 非彼协商民主
一、中西协商民主的本质不同
(一)中西协商民主的内在性质不同
(二)中西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不同
(三)中西协商民主的地位作用不同
二、中西协商民主的理论契合
(一)中西协商民主的外在联系
(二)西方协商民主在中国的误读
(三)中西协商民主的理论呼应
三、西方协商民主的借鉴启示
(一)西方协商民主的借鉴
(二)西方协商民主的启示
第三章 讲好协商民主的中国故事
一、独特性:实现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协同发展
(一)通过完善“两会制”来推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协同发展
(二)在空间上推进以“多数决”为灵魂的选举民主同以“ 大共识”为灵魂的协商民主的协同发展
(三)在时间上推进“间歇性”的选举民主同“常态化”协商民主的协同发展
二、独有性:拥有作为协商民主专门机构的人民政协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二)专门协商机构
(三)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三、独到性:形成了完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运行体系
(一)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二)构建程序合理并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三)中国协商民主的法制化发展
第四章 中国协商民主的“四梁八柱”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横向建构
(一)政党协商
(二)人大协商
(三)政府协商
(四)政协协商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纵向建构
(一)国家层面协商
(二)社会层面协商
(三)基层层面协商
(四)公民层面协商
第五章 中国协商民主要姓“马”
一、掌握中国协商民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缘由
(一)缺乏同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相匹配的话语体系构建
(二)西方话语冲击着中国协商民主诠释的话语权
(三)理论自信要求中国协商民主的话语权自信
二、中国协商民主从发展优势到话语优势的转变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优势与话语劣势
(二)中国协商民主大繁荣大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构建同中国协商民主发展优势相匹配的话语体系
三、构建中国协商民主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一)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中国协商民主实践
(二)全面而有序地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话语体系
(三)掌握中国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第六章 世界民主发展需要中国协商智慧
一、中国协商民主丰富了世界民主形式
(一)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政治文化
(二)源自于中国在民主制度上创新
(三)镶嵌于中国民主政治生活之中
二、提升中国协商民主国际话语权和世界影响力
(一)建立同西方协商民主平等对话的中国话语
(二)提升中国协商民主国际话语权和世界影响力
(三)培育中国协商民主话语体系走向世界的学者
三、中国协商民主对世界民主发展所贡献的中国智慧
(一)西方协商民主的中国化转变与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升华
(二)中国协商民主促使西方协商民主朝着经验化转向
(三)中国协商民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沟通手段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