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礼记》与早期思想史的研究
节 古文《记》与刘向整理的古文《礼记》
第二节 刘向古文《礼记》与二戴《礼记》之关系
第三节 《礼记》的分类
第四节 《大戴礼记》的分类
第五节 《礼记》与早期儒学史的研究
章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展开
节 “无体之礼”:先秦礼学思想的发展与转向
一 礼与“无体之礼”
二 “无体之礼”与礼学思想的转向
三 从《孔子闲居》看战国时期儒学的分化
第二节 从《儒行》到《儒效》:先秦儒学的发展与转折
一 《儒行》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二 《儒行》的学派归属
三 《儒行》与战国时期儒学主流思想的冲突
四 《荀子》的政治哲学转向
第三节 《礼记·经解》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
一 “六经”合称的形成及其在儒学发展中的意义
二 《经解》的思想渊源及其与荀子学派的关系
三 《经解》首章的结构
四 《经解》中的“六经”次序及其意义
五 《经解》篇的整体结构
第四节 《礼记·乡饮酒义》的方位图式及其思想史意义
一 《礼记·乡饮酒义》的学术意义
二 《乡饮酒义》的方位安排及其意义
三 从《乡饮酒义》看礼学与易学的结合
四 《礼记·乡饮酒义》的思想史意义
第二章 早期儒家政治哲学的建构
节 “为民父母”与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
一 先秦儒家“为民父母”的思想渊源与演变
二 “为民父母”与礼治思想
三 “为民父母”与亲亲尊尊的整合
四 余论
第二节 周公“摄政称王”及其在儒家政治哲学中的意义
一 周公“摄政称王”的相关史料分析
二 北宋儒学发展中的周公“摄政称王”
三 周公“摄政称王”的政治哲学意义
第三节 战国时期儒家的变礼思想——以国家政权转移的理论为中心
一 禅让
二 革命
三 王鲁
四 选举
五 余论
第三章 早期儒家历史哲学的形成
节 制造“三代”——儒家“三代”历史观的形成及近代命运
一 儒家“三代”史观的形成
二 “三代”的模式化及其内在机制
三 “三代”与历史循环论
四 “三代”史观的近代命运
第二节 《礼记·礼运》与战国时期儒家历史哲学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