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章 中国文化“一个世界”的特点
一 中国文化中的巫史传统
二 中西文化之不同
第二章 先秦至宋明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超越性与实践性
一 孔子思想的超越性
二 孟子思想的超越性
三 荀子的思想有无超越性
四 二程与朱熹哲学的超越性
五 陆九渊与王阳明心学之不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先秦儒学的道统与外王论
一 孔子对礼乐制度的恪守及道统仁学的确立
二 孟子之仁政
三 荀子重视义与礼
第四章 汉代的天人感应论与谶纬迷信
一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二 汉代儒学用谶纬迷信论证皇权合法性的荒唐性
第五章 王安石对内圣外王的兼顾以及理学家对内圣的偏重
一 王安石的学术与理学家对它的批判
二 理学家对内圣的偏重
第六章 苏轼思想的超越性与实践性
一 再论苏轼的哲学思想
二 苏轼的哲学思想及其荀学特色
三 相辅相成:苏轼贬谪生涯中的哲学与文学
第七章 相与为体:船山哲学思想简论
一 船山论知觉之心与仁义之心
二 在情才上立其大者
三 存理与遏欲上的相与为体
第八章 船山的荀学思想及自然气本论
一 船山的两层存有论
二 孟学与荀学进路的差异
三 自然气本论与礼教主义的超越性与实践性
第九章 性可不善乎:论船山在人性善恶上的一个转向
一 《尚书引论》中的人性论
二 《读四书大全说》中的人性论
三 《张子正蒙注》《思问录》中的人性论
四 余论
第十章 论船山《相宗络索》的独特性与价值
一 用志来解释七识是船山的独特之处与成就
二 八识理论深化了船山前期著作中志与意的关系及其相关思想
三 八识是真如本体,作为真如本体的八识
四 大乘顿悟与唯识宗渐悟的统一
五 对学界《相宗络索》研究的回应
第十一章 王阳明的觉民行道
第十二章 现代儒学及其实践性
一 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及相关批评
二 在乡村建设中发展儒学
三 贤能政治
四 儒家传统与中华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