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001 序(1999)(张一兵)
001 章 物化和异化
001 一、 卢卡奇关于物化问题的基本思想
005 二、 马克思的物化和异化理论
023 三、 关于经济规律和历史规律
028 第二章 自在之物与历史客体
028 一、 自在之物和二律背反
042 二、 辩证法与历史
055 三、 社会与自然
066 第三章 总体性与辩证法
066 一、 问题的提出
072 二、 总体性思维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内在趋势
076 三、 辩证法的总体性是正确的认识方法
081 四、 卢卡奇总体性观点的基本思路和哲学倾向
086 五、 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
096 第四章 理论与实践:历史前提与人本主义基调
096 一、 理论和实践范畴的界定
104 二、 “反映论”使思维与存在的二重化在理论上具体化了
109 三、 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历史前提和方法论原则
115 四、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黑格尔式的思辨与人本主义基调
127 第五章 历史中的主体性问题
127 一、 历史的主体及其范域
140 二、 卢卡奇对康德、黑格尔主体性思想的批评
153 三、 卢卡奇关于主体性问题的观点和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169 第六章 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一般前提和方法
169 一、 写作《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缘由
179 二、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概念
192 三、 社会存在本体论的理论和方法
204 四、 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哲学基本问题
221 第七章 劳动模式论
221 一、 作为目的论设定的劳动
228 二、 作为社会实践模式的劳动
235 三、 在劳动中形成的主客体关系
237 四、 对卢卡奇劳动本体论的哲学分析
256 五、 劳动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
260 六、 目的和手段的辩证法
265 七、 劳动中的选择与规定
272 第八章社会性与“合类性”
272 一、 劳动的“合类性”
284 二、 社会化与“合类性”
295 三、 个性与“合类性”
303 四、 类与社会:马克思的概念转换
311 五、 类与社会:方法论的对立
321 第九章 异化问题: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
321 一、 卢卡奇前期异化理论之特点
324 二、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的思想转换
332 三、 后期卢卡奇异化理论的一般特征
341 第十章 异化问题: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异化
341 一、 异化表现的二重性:经济异化与观念异化
349 二、 日常生活:宗教异化的本体论根据
357 三、 存在与应该:意识形态的两种作用方式
364 四、 异化和对异化的抗争(上):自在合类性和自为合类性
372 五、 异化和对异化的抗争(下):局部性的个人和完整个性的个人
381 六、 异化的当代形式:对日常生活的普遍控制
385 七、 卢卡奇与马克思异化观的异同
394 第十一章 存在与价值
394 一、 价值哲学:从康德、马克思到卢卡奇
412 二、 价值系统与价值评估
431 参考文献
434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