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俄)丘季诺夫,曾任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副校长,获“俄罗斯联邦功勋学者”称号和“为祖国服务”二级勋章,现任《政治语言学》杂志主编。出版专著、教材18部,发表论文近400篇。其教材《现代政治语言学》中译本已在我国出版。其在政治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在俄罗斯本国及国外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俄)布达耶夫,俄罗斯国立职业师范大学外语、理论与教学法系教授。出版著述200余部(篇),代表作有《比较政治隐喻学》《外国媒体中俄罗斯未来的隐喻形象》《政治交际中的隐喻》等专著和《国外政治语言学》等教材。(俄)索洛波娃,南乌拉尔国立大学语言与翻译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政治话语。近年两次获得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学术资助,发表《数字化时代政治隐喻的历时研究方法:理论基础》《数字化时代政治隐喻的历时研究方法:实践分析经验》等学术论文50余篇。译者:杨可,俄语语言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在国内外出版社出版多部专著、译著、教材,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姜超,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话语。参与翻译《俄罗斯海上力量》(海潮出版社)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俄美军事话语隐喻力分析》等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