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跨词比较法、跨方言比较法、跨语言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共时状态与历时演变互证法),描写现代汉语(方言)中“完结”义副词的共时多功能性和使用限制、内部各成员彼此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汉语史上“完结”义副词的形成和演变(特别是相关演变的条件、历程、方向、路径、表现、动因、机制等),并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学理论(如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力量-动态模型理论,形式语言学的生成词库理论,功能语言学的信息结构理论、历史语言学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理论以及主观性理论)对相关语言规律作出多维度解释。特别是借助“完结”义副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来解释其共时多功能性和使用限制,借助多种比较法的运用来展示相关演变的跨词共性和差异、跨语言共性和所体现的汉语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