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生态语言学缘起 2
1.3 生态语言学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5
1.3.1 发展历程 5
1.3.2 研究现状 9
1.4 生态语言学研究现存问题 15
1.5 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的融合与发展 17
1.5.1 学科体系构建 17
1.5.2 融合思路探讨 19
1.6 结语 21
第2章 “生态话语分析”:“韩礼德模式”的再发展 23
2.1 引言 23
2.2 范式的内涵 24
2.3 “韩礼德模式”的兴起 25
2.4 “韩礼德模式”的发展:环境话语分析等 28
2.5 “韩礼德模式”的再发展:生态话语分析 33
2.6 结语 37
第3章 生态话语分析的指导思想:生态哲学观 39
3.1 引言 39
3.2 生态学原理 40
3.2.1 生态系统的提出与建构 40
3.2.2 生态系统的共性 44
3.3 生态哲学观的多样性与“多元和谐,交互 共生”的普适性 46
3.4 生态语言学的生态性与“多元和谐,交互 共生”的普适性 51
3.5 生态话语分析的系统性与“多元和谐,交互 共生”的普适性 53
3.6 结语 55
第4章 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经验功能 57
4.1 引言 57
4.2 经验意义生态取向判断标准与机制 57
4.3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世界经验 60
4.3.1 世界经验范畴 60
4.3.2 过程类型系统 62
4.3.3 参与者角色系统 63
4.3.4 环境角色系统 65
4.4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及物性系统 67
4.4.1 动作类过程 67
4.4.2 心理类过程 85
4.4.3 关系类过程 104
4.5 经验功能理论在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126
4.5.1 案例分析一:中文语篇 126
4.5.2 案例分析二:英文语篇 130
4.6 结语 132
第5章 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人际功能 135
5.1 引言 135
5.2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气系统 136
5.2.1 语气类别系统 136
5.2.2 内在语势系统 167
5.3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评价系统 200
5.3.1 态度系统 202
5.3.2 介入系统 213
5.3.3 级差系统 222
5.3.4 案例分析 228
5.4 人际功能理论在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232
5.4.1 案例分析一:中文语篇 232
5.4.2 案例分析二:英文语篇 237
5.5 结语 241
第6章 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语篇功能 243
6.1 引言 243
6.2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主位系统 243
6.2.1 参与者角色主位的生态性 246
6.2.2 参与者角色主位的标记性 253
6.2.3 主位系统理论在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255
6.3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衔接与连贯系统 261
6.3.1 词汇–语法衔接手段 264
6.3.2 音系衔接手段 283
6.4 结语 284
第7章 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逻辑功能 285 7.1
引言 285
7.2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逻辑关系系统 286
7.2.1 逻辑配列关系系统 286
7.2.2 扩展逻辑语义关系系统 288
7.2.3 投射逻辑语义关系系统 294
7.3 逻辑功能理论在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299
7.3.1 案例分析一:中文语篇 299
7.3.2 案例分析二:英文语篇 301
7.4 结语 303
第8章 生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实践 305 8.1 引言 305
8.2 生态话语分析理论体系 305
8.3 自然生态话语分析 308
8.3.1 经验意义分析 311
8.3.2 人际意义分析 314
8.3.3 语篇意义分析 315
8.3.4 逻辑关系分析 316
8.3.5 小结 317
8.4 社会生态话语分析 318
8.4.1 经验意义分析 321
8.4.2 人际意义分析 324
8.4.3 语篇意义分析 325
8.4.4 逻辑关系分析 326
8.4.5 小结 328
8.5 结语 328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331
9.1 引言 331
9.2 对比视角下的生态话语分析 332
9.3 生态话语分析前景 334
9.4 结语 336
参考文献 337
附录
态度系统词汇取向 361
汉英术语对照表 365
英汉术语缩略语表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