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短视频的生产实践研究
2.社会资本的构成与测量
3.媒介使用与社会资本
4.社会资本的优化路径
四、核心概念
1.社会资本
2.短视频场域
五、研究方法
1.深度访谈法
2.参与式观察法
六、研究思路与目的
1.研究思路
2.研究目的
章 “象牙塔”博主们的短视频生产实践历程与动机分析
一、人场:初识短视频
1.社交归属:“身边的人都在玩”
2.娱乐消遣:紧张学习之后的放松
二、实践:成为短视频博主
1.纯粹的实践理解力
2.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
3.身边人的成功激发经济利益的追逐
4.促进其他社会实践的完成
三、转场:从业余到职业
1.兴趣驱动
2.资本助推
3.权力获取
四、退场:忠于学业
1.无法实现预期
2.难以二者兼顾
第二章 “象牙塔”博主们在短视频生产实践中的社会资本形式
一、关系网络
1.地域型关系网络
2.脱域型关系网络
二、社会信任
1.关系型信任
2.普遍型信任
三、社会规范
1.道德性规范
2.契约性规范
3.行政性规范
第三章 “象牙塔”博主们在短视频生产实践中的社会资本积累
一、博主与博主之间的互动
二、博主与用户粉丝之间的互动
三、博主与商业平台之间的互动
第四章 “象牙塔”博主们在短视频生产实践中的社会资本转化
一、以文化资本为核心的资本转化
1.利用文化资本建立社会信任
2.运用文化资本强化关系网络
3.挖掘文化资本实现经济价值
二、基于青春策略的资本转化
1.以创作校园内容为载体实现资本转化
2.以颜值人设聚集流量关注
第五章 “象牙塔”博主们在短视频生产实践中的社会资本碰撞
一、弱关系的强化与强关系的弱化
1.弱关系的强化:虚拟社群亲密交往带动线下关系链接
2.强关系的弱化:疏远校园,屏蔽父母
二、社会网络的重塑与危机
1.网络异质程度增强,潜藏商业陷阱
2.网络权威关系获得,增加责任负担
三、“利用”与“被利用”的两难境地
1.获得普遍型信任与距离感
2.规范的便利与制约
3.义务与期望的抉择
4.大学生身份优势与矛盾
四、学生与社会人的身份认知冲突
1.社会参与意识:积极进入社会VS淡漠校园交往
2.个人价值观念:创业实现个人价值VS学生
不务正业
3.生活满意度:成就感VS失落感
第六章 “象牙塔”博主们在短视频生产实践中的社会资本优化路径
一、个人层次
1.适当反连接。平衡“两型”关系网络
2.持续提升教育水平,利用文化资本的转化价值
3.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二、平台常规层次
1.调适算法模型.优化内容推荐
2.完善规则规范.加强平台管理
三、平台组织层次
1.推进平台转型。强化价值传播
2.明晰平台角色。构建行动者网络
3.出台专项扶持.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作
四、平台外在社会机构层次
1.受众提升媒介素养,构建理性参与文化
2.学校积极引导.正确看待“网红经济”
3.政府加强监管力度,调整社会资本结构
五、社会系统层次
1.坚持主流文化主导地位,推动主流文化大众化
2.提升社会包容度,树立多元人才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