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上半期,在中国兴起了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作为一种改良主义实验,它希望在维护既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兴办教育、倡导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务和移风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趋衰弱的农村经济,刷新中国政治,复兴中国文化,实现“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在实践层面,“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通常与国家发展的战略、政策、措施密切相关,并呈现出“群体性”和“多样化”的特点。“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百年乡村建设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融汇中西的作用,有其独特的学术内涵与时代特征,是我们认识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实施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忽视的学术遗产。1991年7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邹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的《梁漱溟与山东乡村建设》;1993年10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由梁培宽主编的《梁漱溟先生纪念文集》。本次编辑,根据顾问梁培宽先生的建议,从上述两书和《河南文史资料》第二十辑、《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二辑中辑出与梁漱溟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邹平实验区等相关的回忆文章,合为一卷,以《梁漱溟与山东乡村建设实验》为名,收入《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