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三编一附录;编京剧表演理论研究;第二编京剧王(瑶卿)派剧目学演;第三编京剧表演教学研究;附录:艺术探索。一、思维模式与程式规范,以话剧与京剧相比。话剧是西方传入的戏剧,根源是西方文化,京剧是固有的传统戏剧,根源是东方文化,东西方两种文化思维模式是不同的。戏剧文化作为大文化的分支,在美学意识上,东西方戏剧各有所归;西方戏剧是省真的自然主义,东方戏曲是表意的理想主义。从审美的主客体上看,外国戏(主要指话剧)是主客二分,中国是主客合一。话剧的表演,要求无我、忘我、始终自我;而中国的戏曲表演,则是容我、寓我、勿忘自我。中国演剧的审美特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亦即“主客相融,物我具化”。这是儒家、道家皆有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戏曲中的体现。京剧是中国戏曲众多剧种的代表,它引领着传统戏曲,坚守着自己程式化本体的特性,抛弃了程式化,就颠覆了戏曲,没有了戏曲。只有全力去维护它、秉持它,才能守望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于萍在论述中反复强调了这种理念,只有这种文化自觉,才能增强文化自信。二、解析了好几出传统名剧,还提到不少传统戏,给我突出的兴味是这些文字是出于“场上人”的笔下,论述者学过戏、演过戏、许多细微末节,论的头头是道,一清二楚,没有外行话,比如论《悦来店》里何玉凤的白话,我臆想许多学过、演过这出戏的人,未必能说得出来念的是“京韵白”。这是王瑶老观察、借鉴了清宫中高层女子人物说话的声口和语调。创造出的一种京音京字加以韵律化、朗读化、美化、夸张了的舞台艺术语言。晴朗明快,甜媚爽利,流畅亲切,评家有“犹如哀梨并剪”之赞。徐凌霄先生说它与韵白、方言白同属于“技术白”,不同于生活中的“自然白”。凸显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和风貌,非常好听。《穆柯寨》《穆天王》的穆桂英、《四郎探母》的铁镜公主、《棋盘山》的窦仙童、《樊江关》的樊梨花、薛金莲等都是念的“京韵白”。梅兰芳、张君秋二位学用的好,真是“爽利的口齿,清晰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好听极了,是一种艺术享受。当下有人仍然称它为“京白”,其实不同。于萍在文章中作了比较,予以了详细的标示。真是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