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
章《全汉文》编年统计与补遗15
节《全汉文》编年统计15
第二节《全汉文》编年补遗57
第二章《全汉文》作者生卒年考70
节有关年龄和职龄的说明70
第二节《全汉文》作者生卒年简况73
第三章《全汉文》时态分布及其原因90
节西汉前期少文的原因92
第二节西汉中期多文的原因98
第三节西汉后期文盛的原因110
第四章《全汉文》系地考察的基本前提119
节西汉州郡设置及其统属关系119
第二节作者籍贯考察依据与方法126
第三节作品创作地与作者履职地130
第五章各州作者籍贯考证137
节司隶作者考137
第二节豫州作者考143
第三节冀州作者考147
第四节徐州作者考150
第五节青州作者考153
第六节兖州作者考155
第七节益州作者考157
第八节扬州作者考158
第九节其他州作者考159
第十节匈奴和西域作者考164
第六章各州作者分布特点及其原因168
节司隶作者分布特点及其原因169
第二节豫州作者分布特点及其原因179
第三节冀州作者分布特点及其原因189
第四节徐州作者分布特点及其原因196
第五节青州作者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02
第六节兖州作者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06
第七节益州作者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09
第八节扬州作者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15
第七章《全汉文》作品创作地分布219
节司隶作品分布220
第二节豫州作品分布241
第三节兖州作品分布247
第四节凉州作品分布252
第五节青州作品分布256
第六节益州作品分布260
第七节其他州作品分布263
第八节匈奴和西域作品分布276
第八章《全汉文》作者人生地理流动282
节《全汉文》作者人生地理向心型流动283
第二节《全汉文》作者人生地理离心型流动291
第三节《全汉文》作者人生地理交互型流动302
附录322
参考文献359
后记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