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纂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融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本味篇》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文中记载了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鲁迅认为这是中国现存早的一篇小说。不仅如此,本篇还保存了世界上古老的烹饪理论,提出了一份范围很广的食单,记述了商汤时期的天下之美食。它所提出的烹调理论,所列举的各地名产是有一定依据的,它部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了解我国烹饪发展的历史有一定帮助。本书由《吕氏春秋(本味篇)》的《译注》和《比义》合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