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章 “中庸”价值观念之起源与形成
节 “中”范畴的本义及引申义
一、“中”范畴的本义及起源
二、“中”范畴的引申义
第二节 中庸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社会“失范”:中庸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二、学术下移:中庸学说形成的文化背景
第三节 中庸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一、先秦时期中庸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二、汉宋两朝中庸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三、明清两朝中庸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章 “得天为性”——中庸思想的价值本体论
节由天而性
一、“天”
二、“命”
三、“性”
四、“天命之谓性”的内涵
第二节 由性而道
一、“率”
二、“率性”的内涵
三、“道”
四、“率性之谓道”的内涵
第三节 由道而天
一、“修”
二、“教”
三、“修道之谓教”的内涵
第三章 “执两用中”“执中用权”——中庸思想价值选择的方法论
节 “过犹不及”“执两用中”
一、“过犹不及”
二、“执两用中”
第二节 “执中用权”
一、“经”与“权”的概念释义
二、先秦时期“经权”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三、汉宋时期“经权”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四、明清时期“经权”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第四章 “达德至诚”——中庸价值理想的实现论
节” 至诚,的内涵与境界
一、“诚”的内涵
二、“至诚”的内涵与境界
第二节 至圣之道:五种美德
一、“五伦”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五伦”思想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达德的路径
一、“三达德”思想的溯源
二、“三达德”思想的提出
三、“三达德”的内涵及“知”“仁”“勇”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三达德”思想的特征
第五章 “天人合一”——中庸价值理想的境界论
节 “天”与“人”的内涵
第二节 天人之辩
第三节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境界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