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亲历者说
罗湖“同乡村”:从外来务工者到城市主人翁
高延勇:千万不要小看自己,我们正在书写特区党建的历史
邱兴堂:人这一生,尽责任比赚钱更有获得感
胡桂梁:“同乡村”书记是什么?等我解释完,他的口气完全变了
魏中彪:敢查驻深办主任的工作证,他们就认定让我当支部书记了
荣发齐:这座城市没有“外地人”,把我们都当作市民看待
刘冬平:和这座城市一样,我们愿意敞开怀抱接纳不同的人
郑妈墙:一天工作14小时的“拼命三郎”
欧阳桂根:“一根筋”的完美主义者
李斌:当过村支书,办过工厂,不怕折腾的“领头雁”
游志明:个客人教我的经验,到今天还管用
鞠天龙:我代表支部帮助乡友,处理任何事情都得顺民心
刘卫国:相比“来了就是深圳人”,我更喜欢“来了就做深圳人”
王术安:“同乡村”党支部“新手”书记
邱蜀钧:从“留守儿童”到“深漂二代”,我看到人生多种可能
杨艳君、罗航、李川东、邱蜀钧:电话永远都在计时秒数的第59秒挂断
第二章 调研报告
开放之城面对的治理挑战
创新之治:“都市乡村”治理的罗湖路径
罗湖启示:“同乡村”的治理经验与示范价值
新的课题:当前农民工群体的主要诉求与基层政府的有为空间
第三章 学界视点
差等移民社会、公共参与与国家认同 徐勇
党建融合:现代化进程中“流动性治理”的罗湖实践 陈军亚
罗湖探索的关键是做人的工作 何艳玲
从为老乡发声到为城市发声,这是突破 杨小柳
有资源和制度支撑,来深建设者党建才能走得更远 陈文
“罗湖模式”是可持续的,非常难得 唐娟
后记 乡村精英、先锋精神与制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