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陈翰笙的人生历程
第一节 接受良好教育及回国从教
一 东林书声与明德风气
二 远渡重洋负笈求学
三 回国至北京大学任教
四 与李大钊成为革命同路人
第二节 开启农村经济问题研究的历程
一 农村问题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二 开展中国农村社会调查
三 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四 赴香港参加工合运动
五 为躲避通缉逃亡印度
第三节 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一 回国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二 从事历史学研究
第二章 陈翰笙学术研究的理论背景
第一节 马克思及后继者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一 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前史
二 劳动分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 资本的原始积累
四 农业问题和土地问题
第二节 列宁“帝国主义论”基本观点与方法
一 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
二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处于过渡阶段的社会形态
第三节 西方社会科学中关于农村问题的方法和观点
一 经济史与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兴起
二 经济史研究中的农村问题
三 经济社会史研究中的封建社会
第三章 为解答现实问题进行学术研究
第一节 分析世界大势与中国的困境
一 概括20世纪上半叶世界的潮流
二 分析中国面临的困境
三 探讨中国如何向现代社会转型
第二节 史学研究应多种方法并举
一 历史研究具有宽广视角
二 《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和《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第四章 广泛开展中国农村社会调查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关于中国现实问题的论战
一 中国知识界大论战的理论背景
二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陈翰笙基于中国农村调查所形成的观点
一 中国农村调查研究队伍的构建
二 农村调查的方法与基本概念
三 中国农村经济总论
第三节 以烟草调查实证帝国主义资本运作过程
一 指导烟草调查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 帝国主义资本在中国形成的资本网络
三 以烟草调查为例解说农民经济生活
第四节 以广东和西双版纳调查解析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一以生产关系作为调查的核心概念
二广东农村与传统社会转型
三西双版纳农村调查的意义
第五章以经济区城研究回答社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
第一节以经济区域研究剖析生产关系
一经济区域是一种研究方法
二殖民统治造成经济区域不平衡发展
三社会制度影响对于自然的利用
第二节殖民统治下 的生产关系特质
一印度和巴基斯坦封建制度的特质
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土地制度
三印度和巴基斯坦农村中的阶级分化
第三节农村问题与贫困的根源
一土地碎分现象的出现
二土地集中趋势的出现
三制度、贫困与社会发展
四农业同工业平衡发展
第四节以经济区域方法进行整体性社会研究
一中国的经济区域与农业发展
二美国的经济区域与工业发展
结语
附录
陈翰笙年表
陈翰笙著作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