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人在世人心目中,主要是忠诚、刚正、伟岸的正面形象,后人对他们普遍抱有同情和崇敬之情。东林的这一形象, 有其形成、塑造、接受、传播、固化的过程。东林活动的明末自然是这一过程的重要阶段,而清代官民对这一形象的大体接受、传播,既前承明末的已有基调,又后启近当代,影响了近当代对东林、非东林及晚明党争是非等问题的评述,到今天仍方兴未艾。本书上编主要考察晚明东林人士及其支持者对东林形象塑造和维护的诸多表现,下编侧重探讨清修《明史》对东林的书写情形及因由。《明史》总体上为东林立佳传,而把跟东林对立的人物归入《阉党传》《奸臣传》,代表了对晚明两党及其争斗历史的态度,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对这一一问题的判定。但其对东林话语的接受与传播又是选择性的,即一方面在主流上为东林立佳传,称赞东林部分人士的高洁品格和忠义举动;另一方面其字里行间也常有所谓“抑扬顿挫”之意,批评东林的讲学、结党行为。这主要是清朝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灵活运用东林这一历史资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