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1
章 州县、州县官员及其在清朝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27
节 州、县的由来与清代的州、县 27
第二节 州县正印官与清代的知州、知县 32
第三节 州县政区的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内在联系 36
第四节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及知州知县在国家地方治理中的地位 41
第五节 国家州县治理正印—知州、知县的除授 49
第二章 州县官员问责的制度设计 65
节 问责的法律法规及其制定 65
第二节 问责范围及主要内容 76
第三节 责任追究类别、方式及追究程序 122
第三章 问责实施及其对知州、知县的震慑 162
节 清代州县问责制度的实施 162
第二节 问责制度及其实施对州县正印的心理震慑与鞭策 204
第四章 州县“钱谷”责任追究与地方农业治理 228
节 州县钱粮责任与知州、知县的催科 228
第二节 以征促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68
第五章 州县正印与州县刑民案件及社会治安秩序治理 295
节 厉行保甲,整治治安 295
第二节 自理词讼,审调县域地方民事纠纷 322
第三节 惩治刑事犯罪,力保辖境生命财产安全 350
第六章 知州知县与州县教育、教化 360
节 州县正印的兴学育才 360
第二节 州县正印与县域社会教化 398
第七章 州县正印与辖境民生及社会救济 429
节 劝种设仓,确保县域粮食供给 429
第二节 赈灾救灾、全活灾民 441
第三节 赡养老幼孤残,倡导慈善救助 451
第四节 施行义冢义园,安息亡灵 467
主要参考文献 475
后记 497
列表目录
表1-1 清朝以前历代县政区层级地位状况表 29
表1-2 清季州县厅数目及行省分别状况 32
表1-3 山东东昌府各县户数、人数表 40
表1-4 进士入仕州县正印政策举要 50
表1-5 举人拣选知县政策撮要 52
表1-6 举人截取知县政策 54
表1-7 四川省吏员出身知县信息名录 56
表2-1 雍正六年七月内督抚题参州县正印表 146
表2-2 雍正六年吏部奏定处分州县正印情形示例 151
表3-1 乾隆二十五年(1760)地方官问责处分人数表 164
表3-2 嘉庆十三年(1808)各省地方官问责处分人数表 165
表3-3 同治十年各省地方官处分人数表 166
表3-4 清朝定期问责官员处分人数表 167
表3-5 甘肃冒赈厅州县正印姓名及其处罚一览表 169
表3-6 雍正六年(1728)七、九月州县正印侵欺、亏空问责举例 172
表3-7 清末因款项革职知州知县表 175
表3-8 嘉善县知县任上被惩处一览表 178
表3-9 乾隆中期知州、知县监犯脱逃问责处罚例示 188
表3-10 1901年英德等10国强迫惩处州县厅正印名录 193
表4-1 杜凤治乡征钱粮简况表 261
表4-2 松阳县知县辖区地权及完粮转移管理例示 275
表5-1 兰溪县乡里都图村庄对应简况表 298
表5-2 西安县的编“庄”及其与自然性社区、行政社区的关系 299
表5-3 基层地方自理案件审理时间周期例示 349
表5-4 州县正印审断“失入”处罚及其上官连带 358
表6-1 河南所属州县义学拥有状况 372
表6-2 新疆州县光绪十年义学数量 373
表6-3 河南州县正印复修书院举例 377
表6-4 清末大竹县凤鸣书院藏书楼县官批准的筹款购藏书籍一览表 381
表6-5 大竹县知县光宣年间创办学校一览表 393
表6-6 光绪年间四川州县为乐善好施者请旌例案简况 424
表7-1 道光十七年山东济南府各州县民众口粮数量表 433
表7-2 清江县知县沈廷标所建仓廒十八处分布 436
表7-3 咸丰六年(1856)蠲免、赈济州县逐月统计表 443
表7-4 江苏各州县额外孤贫信息一览表 452
表7-5 历任南汇知县办葬埋骨简况表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