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散文随笔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文学课+历史课+哲学课(套装共3册)

文学课+历史课+哲学课(套装共3册)

文学课+历史课+哲学课(套装共3册)

定 价:¥179.70

作 者: 鲁迅、王国维、陈寅恪、闻一多、汤用彤、傅斯年、范文澜、胡适、张荫麟、孟森、王桐龄、顾随、吴梅、嵇文甫著,紫图图书出品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丛编项: 北京大学通识系列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4521337 出版时间: 2023-10-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书中收录了鲁迅、王国维、陈寅恪、闻一多、汤用彤、傅斯年、范文澜、胡适、张荫麟、孟森、王桐龄、顾随、吴梅、嵇文甫等14位先生的经典讲义及著作,集成文学、历史、哲学三大必修通识课,为读者精选从先秦到清朝期间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思想观念,站在大师的高度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再现中华文化的关键节点。《文学课》由顾随、傅斯年、胡适、闻一多、吴梅、王国维、鲁迅七位大师共同讲述中国文学的千年发展,从上古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杂剧到明清小说,按历史顺序分为七个部分,涵盖朝代更替与文学流变、时代背景下作者作品风格的转变等重要的文学话题。《历史课》由傅斯年、张荫麟、范文澜、陈寅恪、王桐龄、孟森六位大师共同讲述中华千年沧桑巨变,从上古商周到秦汉一统,从六朝更迭到隋唐治世,从宋元变迁到明清鼎盛,按历史顺序分为六个部分,将先秦到清朝期间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多个维度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哲学课》由胡适、汤用彤、嵇文甫三位大师共同评述中华思想的千年流变,从先秦诸子到秦汉经学,从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从宋明理学到清代思想,按历史顺序分为七个部分,站在大师的高度读哲学,为读者精选中国五千年哲学思想中的代表人物与思想观念,凝结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920年,鲁迅开始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并设计了当时北京大学的校徽。王国维(1877—1927),初名德桢,字静安。浙江杭州府海宁人,中国学者、国学大师。1922年春,受聘为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陈寅恪(1890—1969),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1928年,陈寅恪开始在北京大学担任导师。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出版首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诗集《死水》出版。1933年9月,闻一多开始在北京大学授课。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1930年以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副校长等职。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1929年,傅斯年被聘为北大教授。1945年,傅斯年出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中国经学史、中国近代史,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之一。1927年秋,开始在北京大学任讲师。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后改为适、适之。他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领域都有较深研究并开风气之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校长。张荫麟(1905—1942),历史学家、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哲学讲师。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开山大匠”。1934年,开始在北大教授历史、哲学课。著有《中国史纲》。孟森(1869—1938),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孟森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著有《满洲开国史》《明史讲义》《清史讲义》等。王桐龄(1878—1953),号峄山,河北任邱人。历史学家,我国第一个在国外攻读史学而正式毕业的学人。曾先后在北京法政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课。著有《中国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等书。顾随(1897—1960),本名顾宝随,字羡季,号苦水、驼庵,笔名葛茅,河北清河人。中国诗词作家、文学批评家。历任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法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师范学院教授。词学著作有《稼轩词说》《东坡词说》等,其著述后汇编为《顾随全集》。吴梅(1884—1936),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文学家。在诗、文、曲、词的研究和创作上颇有成绩,尤以戏曲为突出。在曲学等教育领域也有突出贡献。1917年,受邀担任北京大学担任教授、昆曲组导师。嵇文甫(1895—1963),河南汲县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长期致力于中国思想史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及晚明思潮。1930年到北京大学任教。

图书目录

《文学课》
第一章 先秦文学 顾随
3︱概说“诗三百”
34︱概谈楚辞
41︱《论语》六讲
67︱《中庸》说解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傅斯年
91︱贾谊
97︱儒林
120︱五言诗之起源
第三章 六朝文学 胡适
131︱汉末魏晋的文学
146︱故事诗的起来
165︱南北新民族的文学
174︱唐以前三百年中的文学趋势
第四章 唐诗 闻一多
199︱类书与诗
206︱四杰
213︱宫体诗的自赎
224︱孟浩然
229︱杜甫
241︱贾岛
第五章 宋词 吴梅
249︱词学通论
256︱论平仄四声
260︱作法
266︱唐五代词概论
276︱两宋词概论
289︱金元明清词概论
第六章 元杂剧 王国维
295︱元杂剧之渊源
303︱元剧之时地
309︱元剧之结构
313︱元剧之文章
320︱元院本
第七章 明清小说 鲁迅
327︱三国演义
332︱水浒传
341︱西游记
352︱金瓶梅
359︱聊斋志异
368︱儒林外史
374︱红楼梦
《历史课》
第一章 上古史 傅斯年
3︱姜原
11︱周东封与殷遗民
18︱大东小东说
27︱论所谓五等爵
第二章 秦汉史 张荫麟
55︱秦始皇与秦帝国
69︱秦汉之际
85︱大汉帝国的发展
101︱改制与“革命”
120︱汉帝国的中兴与衰亡
第三章 六朝史 范文澜
129︱内战时代——三国
142︱外族侵入时代——两晋
155︱中国文化南迁时代——南朝
168︱异族同化时代——北朝
第四章 隋唐史 陈寅恪
181︱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
201︱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227︱论唐代之蕃将与府兵
第五章 宋元史 王桐龄
241︱新旧党之倾轧
252︱秦桧之主和
261︱伪学之禁
271︱南宋之衰亡
280︱元室衰乱之原因
第六章 明清史 孟森
295︱靖难两疑案之论定
300︱议礼前后之影响
317︱崇祯致亡之症结
322︱鸦片案究竟
333︱太平军成败及清之兴衰关系
《哲学课》
第一章 先秦思想 嵇文甫
3︱春秋战国——一个“百家争鸣”的伟大历史变革时代
10︱孔子
18︱墨子
28︱老子
34︱庄子
40︱孟子
46︱荀子
54︱惠施、公孙龙
62︱韩非
第二章 秦汉经学 胡适
73︱汉初道家
77︱淮南子
91︱董仲舒
102︱道士派的儒学
113︱王充的《论衡》
第三章 魏晋玄学 汤用彤
139︱言意之辨
158︱魏晋玄学流别略论
170︱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
184︱魏晋思想的发展
第四章 隋唐佛学 汤用彤
197︱玄奘法师
202︱韩愈与唐代士大夫之反佛
211︱综论各宗
234︱隋唐佛学之特点
第五章 宋代理学 胡适
243︱周敦颐
245︱邵雍
255︱程颢
264︱程颐
第六章 明朝心学 嵇文甫
269︱从王阳明说起
280︱异军特起的张居正
293︱古学复兴的曙光
304︱西学输入的新潮
315︱晚明思想余论
第七章 清代思想 胡适
325︱清代思想概论
335︱颜元
343︱戴震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