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从何而来?它究竟有没有内在的能动性?当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变为现实,人类和机器的边界又在哪里?现代科学的一个基础原则是,科学解释不能将意志或能动性赋予自然现象,我们不会说岩石掉落是因为想要寻找地心,水蒸气上升是因为想要靠近天空。自17世纪中期机械论作为现代科学的核心范式以来,整个世界被视为一台机器,禁用能动性的原则也扩展至对生命现象的解释。然而,这一原则伴随着两种相互竞争的生命模型,引发了一场持续四个世纪的争论:生命究竟是由外力驱动的被动的钟表,还是主动的、永不停歇的时钟。本书从中世纪晚期欧洲教堂和宫廷的自动机开始,考察了这场科学争论的起源和历史。我们将会一路看到飞来飞去的机械天使、会排便的机械鸭、会“编程”写字的机械小男孩、会下棋的机器“土耳其人”,以及弗兰肯斯坦的怪物的诞生等,能工巧匠和科学家们试图从各种荒诞的人造机器中寻找生命的能动性产生于何处。同时,以被动机械论为代表的笛卡儿和以主动机械论为代表的莱布尼茨,都赢得了各自的追随者,这不仅影响了拉马克、达尔文、魏斯曼、道金斯等各时代中人,还推动了进化论、控制论、有机论、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在社会文化环境的联动下,一幅气势磅礴、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图景铺展开来。被动机械论和主动机械论之间的冲突在当前科学中仍保持着一种隐秘的力量,并继续在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中发挥作用。里斯金通过回顾这段历史,证明了历史理解对于科学思考的重要性。了解现代科学的历史,不仅可以重启之前被摒弃的思考方式,还为我们认知当下、想象未来提供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