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卷 /1
医中百误歌 /1
保生四要 / 6
治阴虚无上妙方 / 7
人参果 / 8
医有彻始彻终之理 / 9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 9
火字解 / 10
脉法金针 / 12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 14
医门八法 / 16
论汗法 / 16
论和法 /20
论下法 /22
论消法 /27
论吐法 /29
论清法 /32
论温法 /35
论补法 /38
伤寒纲领 /42
伤寒主治四字论 /42
经腑论 / 44 49
阴证有三说 /48
论疫 /48
六气相杂须辨论 /50
论中风 /52
中风寒热辨 /52
中风不语辨 /53
中风类中辨证法 /54
杂证主治四字论 /54
入门辨证诀 /55
色 /56
鼻 /57
唇口 /57
耳 /58
目 /58
舌 /59
身 /59
胸 /60
腹 /60
小腹 /60
第二卷 /61
伤寒门 / 61
伤寒类伤寒辨 / 61
伤寒六经见证法 / 64
太阳经证 / 64
桂枝汤方 / 64
麻黄汤方 /65
加味香苏散 /65
柴葛解肌汤 /67
头痛 /67
项脊强 /68
身痛 /68
四肢拘急 /69
发热 /70
恶寒 / 71
喘 /72
脉浮 /72
脉伏 /73
阳明经证 /74
葛根汤 /74
目痛鼻干 /74
唇焦漱水不欲咽 /74
脉长 /75
少阳经证 /76
小柴胡汤 /76
耳聋 / 77
胸满 / 77
胁痛 / 77
目眩、口苦 /78
呕吐 /78
往来寒热 /78
头汗 /79
盗汗 /79
舌苔滑 /80
脉弦 /80
太阴经证 /80
大柴胡汤 / 81
腹满痛 / 81
下利 /82
脉沉实 /82
少阴经证 /82
小承气汤 /83 51
甘桔汤 /83
口燥咽干而渴 /83
咽痛 /84
下利清水 /84
目不明 /84
厥阴经证 /85
少腹满 /85
舌卷囊缩 /86
厥逆 /86
消渴 /87
太阳腑病 /88
五苓散 /89
口渴溺赤 /89
阳明腑病 /89
白虎汤方 /90
调胃承气汤 /90
论承气汤有八禁 / 91
潮热 / 91
谵语 /92
狂乱 /92
不得眠 /93
燥渴 /94
自汗 /94
手足心、腋下有汗 /95
便闭 /95
转矢气 /95
论里中之里 /96
复论阳明本证用药法 /96
论阳明兼证用药法 /97
合病、并病 /98
直中三阴诸证 /98
附子理中汤 /99
四逆汤 /99
白通加猪胆汁汤 /99
理中安蛔散 /100
腹中冷痛 /100
呕吐清涎沫 /100
下利清谷 / 101
但欲寐 / 101
蜷卧 /102
四肢厥冷 /102
身痛如被杖 /102
囊缩 /103
舌黑而润 /103
脉沉细无力 /104
吐蛔 /104
两感 /104
伤寒兼证 /105
咳嗽 /105
咽痛 /107
伤寒吐血 /107
衄 /108
便脓血 /109
蓄血 /109
动阴血 / 110
鼻鼾、鼻鸣 / 110
不能言及语言难出 / 110
温疟 /111
身重难转侧 /111
发黄 / 112
痉 / 113
斑疹 / 114 53
结胸、痞气 / 116
脏结 / 117
振战栗 / 118
筋惕肉 / 118
叉手冒心 / 118
惊悸 / 118
小便不利 / 119
遗溺 / 119
呃逆 / 119
懊 /120
郁冒 /120
奔豚 / 121
身热恶寒、身寒恶热 / 121
风温、湿温 / 121
风湿相搏 / 121
劳复、食复、女劳复 /122
阴阳易 /122
狐惑 /122
阳毒、阴毒 /123
百合病 /123
坏病 /124
热入血室 /124
阴躁似阳躁 /125
阳厥似阴厥 /125
肿 /125
除中 /125
气上冲心 /126
诸方补遗 /126
第三卷 /129
中风门 /129
口噤、角弓反张 /130
不语 /130
遗尿 /130
类中风 /133
伤暑 霍乱 搅肠痧 /139
疫疠 / 141
虚劳 /143
咳嗽 /152
喘 /156
吐血 /157
头痛 /159
心痛 / 161
胸痛 / 164
胁痛 /165
胃脘痛 /166
腹痛 /166
小腹痛 /169
身痛 / 171
肩背臂膊痛 / 171
腰痛 /172
痹 鹤膝风 /174
痿 / 177
脚气 /178
疠风 /179
噎膈 /180
痢疾 / 181
泄泻 /183
疟疾 /184
论水肿、鼓胀 /186
水肿 /186
鼓胀 /188 55
积聚 /190
疝气 / 191
痰饮 /193
呕吐哕 呃逆 /194
三消 /196
热淋 /197
小便不通 关格 孕妇转脬 /199
大便不通 大小肠交 遗屎 脱肛 / 200
小便不禁 / 202
便血 / 202
尿血 / 203
第四卷 /204
遗精 / 204
赤白浊 / 205
黄疸 / 205
不能食 / 207
不得卧 / 207
自汗、盗汗 / 208
癫狂痫 / 209
惊悸恐 / 211
眩晕 /212
健忘 /213
嘈杂 /213
咽喉 口舌齿唇 /214
目 / 222
面 / 225
瘰疬 / 226
鼻 / 226
耳 / 227
痔疮 / 228
内痈 / 229
诸虫 / 230
蛊毒 /231
五绝 /231
第五卷 /234
妇人门 / 234
月经不调 / 234
室女经闭成损 / 235
暴崩下血 / 236
带下 / 237
求嗣 / 238
转女为男说 / 239
诊妇人有孕法 / 240
验胎法 /241
食忌 /241
药忌 /241
恶阻 / 242
胎动不安 / 243
胎漏 / 244
子悬 子眩 / 244
胎不长 / 245
半产 / 245
子烦 / 246
子痫 / 247
子鸣 / 248
子喑 / 248
孕妇内痈 / 249
鬼胎 梦与鬼交 / 249
热病胎损 / 250
娠妊小便不通 转胞 胞损 /251 57
胎水肿满 / 252
乳自出 / 252
临产将护法 / 253
十产论 / 256
交骨不开、产门不闭 / 258
胞衣不下 / 258
产后将护法 / 259
产后血晕 /261
产后不语 /261
产后发热 / 262
产后癫狂 / 263
心神惊悸 / 263
汗多变痉 / 264
产后身痛 / 264
产后腰痛 / 265
恶露不绝 /266
产后心腹诸痛 /266
蓐劳 / 267
喘促 / 267
鼻黑、鼻衄 /268
产后乳疾 /268
乳痈、乳岩 乳卸 /269
妇人隐疾 / 270
附录 /272
外科十法 / 272
内消法一 / 272
艾灸法二 / 273
神火照法三 / 273
刀针砭石法四 / 274
围药法五 / 274
开口除脓法六 / 275
收口法七 / 275
总论服药法八 / 276
复论五善七恶救援法九 /277
将息法十 /277
外科证治方药 / 278
发背 对心发 肾俞发 搭背 手发 足发 / 278
脑疽 对口 偏对口 / 284
鬓疽 发颐 时毒 大头天行 / 284
井口疽 胁痈 肚痈 穿骨疽 鱼口 臀痈 / 285
疔疮 / 285
喉痹 /286
缠喉风 /286
缠舌喉风 / 287
乳蛾 / 287
舌衄 / 287
悬痈 / 287
腮痈 / 287
喉疮 /288
走马牙疳 牙痈 牙宣 牙痛 /288
喉瘤 /288
茧唇 /288
肺绝喉痹 /288
瘰疬 / 290
鼻痔 鼻渊 /291
聤耳 百虫入耳 /291
眼丹 眼珠忽突 /291
白秃疮 落发不生 / 292
粉刺雀斑 / 292
破伤风 / 292
跌打损伤 / 293 59
乳痈 乳岩 / 294
附骨疽 伏兔疽 / 295
蛇头毒 / 295
脱疽 / 295
臁疮 / 295
肠痈 / 295
悬痈 脏毒 内痔外痔 脱肛 /296
下疳 / 297
杨梅结毒 / 297
大麻风 赤白游风 鹅掌风 烂脚风 /298
汤泡火烧 / 298
疥疮 天疱疮 / 299
顽癣 / 299
自刎 / 300
竹木刺入肉 / 300
疯犬咬 毒蛇、蜈蚣咬 / 300
误服砒毒 野菌毒 /301
自缢 /301
落水 /301
魇梦不醒 /301
补遗 /301
方剂索引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