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仁先生,倾其一生,上下求索,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灵枢》《素问》为源头,以临证成果为依据,通古今之变,创建针灸三通学术体系,继承发展经典中医之道。2010年,为总结贺普仁先生从医70年学术思想与临证成果,成立专门书写小组,在贺普仁先生亲自指导下,历时年余,完成《普仁明堂示三通》书稿,于2011年5月出版发行。出版后,书写小组以不同形式,多次与贺普仁先生深入讨论针灸三通学术体系相关问题,对很多方面都有了新的解悟。中国针灸医学几千年的传承中,难传的是针法,该阐明的是穴道。前者,难中之难在于——再版前言贺普仁先生,倾其一生,上下求索,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灵枢》《素问》为源头,以临证成果为依据,通古今之变,创建针灸三通学术体系,继承发展经典中医之道。2010年,为总结贺普仁先生从医70年学术思想与临证成果,成立专门书写小组,在贺普仁先生亲自指导下,历时年余,完成《普仁明堂示三通》书稿,于2011年5月出版发行。出版后,书写小组以不同形式,多次与贺普仁先生深入讨论针灸三通学术体系相关问题,对很多方面都有了新的解悟。中国针灸医学几千年的传承中,难传的是针法,该阐明的是穴道。前者,难中之难在于——要把“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机要,用实证性文字描述出来。后者,应该是因为——从穴道层层深入,可通至针灸医学的内外表里,四面八方。而这两方面,正是贺普仁先生在创建针灸三通学术体系过程中,紧紧把握的两个轮子。两轮并行,开创出中国针灸医学传承之路。 中国针灸医学道中寓用,用中含道。针灸三通学术体系的道用合一,与之一脉相承。其核心学说,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此番再版,旨在对针灸三通学术体系增添新的解悟,阐明针灸三通学术体系与中国针灸医学一脉相承的传承路径与临证呈现。希望以此能够带领读者,一起置身于中华针灸医学青绿山水的深层之处,探源溯流,不断解悟其奥妙精髓,不断发掘其丰富宝藏。中医针灸学传承几千年,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确切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中医针灸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出国际知识界对中国传统医术的尊重与认可。贺普仁先生是首届“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我国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代表性传承人,著名的中医针灸专家。他治学严谨、博采众长、注重实践、勤求古训而勇于创新,精于临床而尊法知变,在针灸治病机制、功效、适应证、针刺手法、针具等多方面做出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针灸学传承几千年,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确切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中医针灸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出国际知识界对中国传统医术的尊重与认可。贺普仁先生是首届“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我国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代表性传承人,著名的中医针灸专家。他治学严谨、博采众长、注重实践、勤求古训而勇于创新,精于临床而尊法知变,在针灸治病机制、功效、适应证、针刺手法、针具等多方面做出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针灸学术理论和临床治疗体系;为针灸的传承、发展和教育后学,研制针灸铜人,编写出版《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等 11部学术专著;以其藏书为基础整理、点评、编撰《中华针灸宝库贺普仁临床点评本》,填补了近现代官修针灸文献及系统整理的空白;坚持以“医德、医理、医术、医功”的理念传授、培养了一大批针灸人才。在贺普仁先生悬壶七十年之际,由其传人、子女协助,对其学术思想和实践成果进行全面整理、深入发掘、系统梳理形成的贺普仁先生从医七十年针灸学术文集——《普仁明堂示三通》一书,对于繁荣学术、推进中医针灸的传承与创新,供同道们学习借鉴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