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外国民族医学秦晋高氏内科临床经验荟萃

秦晋高氏内科临床经验荟萃

秦晋高氏内科临床经验荟萃

定 价:¥68.00

作 者: 裴瑞霞,白小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7344012 出版时间: 2023-03-01 包装: 软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是陕西省中医特色流派之一,也是长安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晋,成熟于秦,至今已逾百余年。本书涵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流派的起源、发展、传承和创新;二是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三是流派关于中药临床运用特色,包括单味药、对药、角药等;四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整理形成的优势病种诊疗特色;五是传承工作室近年来运用流派学术思想诊疗的典型病案,以期较为全面地展示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的发展历程和学术特点,让大家认识了解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并对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建设、发展有所裨益,对后学者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裴瑞霞,陕西省第三届名中医、西安市首届名中医。现任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科室主任、首届全国名中医高上林工作室以及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学术流派——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暨项目负责人。

图书目录

章 流派传略
节 杏林学派 惠泽秦晋/ 2
第二节 大医良匠 承启流传/ 3
一、耕读垂范 声名鹊起/ 3
二、教学相长 承前启后/ 4
三、幼承庭训 和尔流芳/ 5
四、名师指引 和尔名扬/ 12
五、融会贯通 和尔创新/ 18
第二章 合和共生 守正出新
一、阴阳失衡、脏腑失和发病学说/ 26
二、辨证论治,崇尚仲景六经学说/ 27
三、“八法”之中,善用和法治疗/ 30
四、顾护胃气,注重后天之本学说/ 31
五、提出“脏腑气机学说”/ 32
六、提出“五脏元真通畅学说”/ 34
七、注重“治未病”思想/ 34
第三章 流派特色用药解析
节 单味药/ 40
一、柴胡/ 40
二、北沙参/ 42
三、半夏/ 45
四、白芍/ 51
五、白术/ 56
六、党参/ 58
七、地黄/ 59
八、厚朴/ 64
九、砂仁/ 68
十、黄芩/ 69
十一、黄连/ 72
十二、牡丹皮/ 74
十三、地骨皮/ 76
十四、桑白皮/ 78
十五、五味子/ 80
十六、麦冬/ 82
十七、玄参/ 84
十八、知母/ 87
十九、山药/ 89
二十、郁金/ 95
二十一、川牛膝/ 97
二十二、丹参/ 100
二十三、苍术/ 101
二十四、夏枯草/ 102
二十五、川芎/ 104
二十六、香附/ 107
二十七、枳实/ 108
二十八、当归/ 109
二十九、白芷/ 111
三十、石斛/ 117
三十一、桑寄生/ 118
三十二、延胡索/ 119
三十三、合欢皮/ 120
第二节 对药/ 120
一、黄芩、黄连/ 121
二、牡丹皮、赤芍/ 121
三、竹茹、生姜/ 121
四、桑白皮、地骨皮/ 122
五、金银花、连翘/ 122
六、桃仁、红花/ 123
七、牡丹皮、栀子/ 123
八、墨旱莲、女贞子/ 124
九、郁金、川楝子/ 124
十、夏枯草、桑叶/ 125
十一、蝉蜕、防风/ 126
第三节 角药/ 126
一、柴胡、半夏、黄芩/ 126
二、黄芪、天花粉、黄连/ 127
三、北沙参、麦冬、五味子/ 127
四、苍术、薏苡仁、大黄/ 128
五、熟地黄、山药、山茱萸/ 128
六、川芎、丹参、川牛膝/ 129
七、天麻、葛根、川芎/ 129
八、桑枝、威灵仙、桂枝/ 130
九、酸枣仁、柏子仁、远志/ 130
十、大黄、枳实、厚朴/ 131
十一、龙骨、牡蛎、赭石/ 132
十二、苍术、厚朴、陈皮/ 133
十三、茯苓、猪苓、泽泻/ 134
十四、金钱草、郁金、鸡内金/ 136
第四章 流派优势病种诊疗特色
节 糖尿病辨治经验/ 140
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40
二、诊疗思路/ 141
三、中医辨证论治/ 142
四、诊疗特点/ 144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辨治经验/ 147
一、对病因病机认识/ 147
二、诊疗思路/ 148
三、中医辨证论治/ 148
四、诊疗特点/ 150
第三节 更年期综合征辨治经验/ 151
一、对病因病机认识/ 151
二、诊疗思路/ 152
三、中医辨证论治/ 152
四、诊疗特点/ 154
第五章 流派典型医案
节 消渴病/ 156
案1 消渴病——肝胃郁热案/ 156
案2 消渴病——肝郁化火案/ 157
案3 消渴病——肝郁化火案/ 159
案4 消渴病——肝郁脾虚案/ 160
案5 消渴病——阴虚燥热案/ 161
案6 消渴病——气阴两虚案/ 163
案7 消渴病——气阴两虚案/ 164
案8 消渴病——气阴两虚案/ 166
案9 消渴病——肾阴亏虚案/ 167
案10 消渴病——气阴亏虚案/ 169
案11 消渴病——肝郁脾虚、阴虚内热案/ 171
案12 消渴病——气阴两虚兼血瘀案/ 173
案13 消渴病——阴虚燥热兼血瘀案/ 175
案14 消渴病——阴虚燥热、瘀血阻络案/ 176
案15 消渴病——阴虚燥热、肝郁脾虚兼血瘀案/ 179
案16 消渴肾病——脾肾气阴两虚、水湿血瘀互结案/ 181
案17 消渴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案/ 184
案18 消渴病痹证——肝郁血瘀案/ 185
案19 消渴病痹证——肝郁气滞、血瘀阻络案/ 187
案20 消渴病痹证——肝郁气滞、血瘀阻络案/ 189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190
案1 瘿病——气阴两虚案/ 190
案2 瘿病——肝肾阴虚案/ 191
案3 瘿病——肝郁化火案/ 193
案4 瘿病——肝郁化火案/ 194
案5 瘿病——肝郁脾虚兼阴虚案/ 196
案6 瘿病——肝郁脾虚案/ 199
案7 瘿病——肝郁脾虚案/ 201
案8 瘿病——气阴两虚案/ 203
案9 瘿痈——阴虚血热案/ 205
案10 瘿痈——邪郁少阳、热毒壅盛案/ 207
第三节 脾胃系病/ 209
案1 胃痛——肝胃不和案/ 209
案2 胃痛——胃阴不足案/ 211
案3 胃痛——中焦虚寒案/ 212
案4 泄泻——脾虚湿盛案/ 213
案5 泄泻——寒热错杂案/ 215
案6 便秘——气阴两虚案/ 216
案7 便秘——肝气犯胃案/ 217
案8 便秘——肝郁脾虚案/ 219
案9 痞满——脾胃虚寒案/ 220
案10 痢疾——湿热内蕴案/ 222
第四节 肝胆系病/ 224
案1 胁痛——肝脾不和案/ 224
案2 胁痛——肝郁脾虚、肝经湿热兼血瘀案/ 225
案3 胁痛——肝气郁结、湿热中阻案/ 226
案4 胆胀——肝郁气滞、胆逆犯胃案/ 227
案5 头痛——肝郁化火案/ 228
案6 头痛——少阳不利、血瘀阻络案/ 230
案7 头痛——肝脾不和、带脉失约案/ 231
案8 头痛(目痛)——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案/ 233
案9 眩晕——肝阳上亢案/ 235
案10 眩晕——痰瘀交阻案/ 236
第五节 心系病/ 238
案1 心悸——痰火扰心案/ 238
案2 心悸——肝郁化火案/ 240
案3 胸痹——气阴两虚案/ 241
案4 胸痹——气滞血瘀案/ 242
案5 胸痹——心阳亏虚、痰瘀阻络案/ 244
案6 不寐——心脾两虚案/ 245
案7 不寐——肝郁化火案/ 247
案8 不寐——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案/ 248
案9 不寐——肝郁脾虚案/ 249
案10 不寐——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案/ 250
第六节 疑难杂病/ 253
案1 紫斑——肝火旺盛、血热妄行案/ 253
案2 梅核气——痰气郁结案/ 256
案3 内伤发热——湿郁发热案/ 257
案4 内伤发热——阴虚内热案/ 259
案5 虚劳——肝郁肾虚案/ 261
案6 虚劳——肝脾不调案/ 264
案7 盗汗——阴虚火旺案/ 266
案8 汗证——肝郁化火兼阴虚案/ 267
案9 汗证——阴虚火旺案/ 269
案10 水肿——脾肾两虚、络瘀水停案/ 270
第七节 肢体经络病/ 272
案1 腰痛——肝肾阴虚案/ 272
案2 痹证——卫阳不足案/ 274
案3 痹证——湿热下注案/ 275
案4 痹证——肝肾阴虚案/ 276
案5 痹证——肝郁化火、肾阴亏虚案/ 278
案6 痹证——脾虚湿热兼血瘀证/ 281
案7 痹证——湿热蕴结、瘀血阻络案/ 283
案8 痹证——湿热蕴结兼血瘀案/ 284
案9 痹证——阴虚内热兼血瘀案/ 286
案10 痹证——脾肾亏虚、痰瘀阻络案/ 288
第八节 经带病/ 289
案1 月经过多——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案/ 289
案2 崩漏——气血两虚兼血热案/ 291
案3 经间期出血——冲任虚寒案/ 292
案4 月经过少——气血亏虚案/ 294
案5 月经先期——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案/ 295
案6 月经后期——肝郁气滞、脾肾两虚案/ 296
案7 月经后期——肝郁脾虚案/ 298
案8 月经后期——气血亏虚兼血瘀案/ 299
案9 月经先后不定期——肝郁肾虚案/ 300
案10 带下病——肾阴亏虚、湿热下注案/ 302
案11 带下病——脾虚肝郁、湿浊下注案/ 303
案12 带下病——肝郁脾虚、湿热下注案/ 304
案13 经行发热——肝郁化火案/ 305
案14 痛经——气阴两虚案/ 306
第九节 绝经前后诸证/ 308
案1 绝经前后诸证——肝郁化火案/ 308
案2 绝经前后诸证——肝郁肾虚案/ 310
案3 绝经前后诸证——肝郁化火案/ 312
案4 绝经前后诸证——肝郁兼阴虚血热案/ 313
案5 绝经前后诸证——肝郁脾虚案/ 315
案6 绝经前后诸证——肝火旺盛案/ 316
第十节 五官科病/ 318
案1 耳聋病——肝郁化火案/ 318
案2 唇燥病——燥热伤阴、气阴两虚案/ 319
案3 唇风案——阴虚火旺、肝胃不和案/ 320
案4 唇炎——胃热炽盛案/ 322
案5 口疮——湿热蕴结、郁热化火案/ 324
案6 口疮——心胃之火上炎案/ 325
案7 口疮——肝郁化火案/ 327
案8 口糜——上热下寒案/ 329
案9 喉痹——外感风热案/ 330
第十一节 皮肤病/ 331
案1 斑秃——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瘀血阻滞案/ 331
案2 痤疮——肝郁化火、气血瘀滞案/ 333
案3 湿疮——湿热蕴脾案/ 334
案4 湿疹——心肝热盛案/ 335
案5 白驳风——脾胃虚弱案/ 337
案6 粉刺——肝脾不调案/ 338
案7 粉刺——肝郁脾虚案/ 340
案8 发蛀脱发——肝郁肾虚兼血瘀案/ 342
案9 黧黑斑——肝郁肾虚兼血瘀案/ 343
附 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传承脉络图/ 34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