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瓣膜性心脏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据估计,全世界有1700 万人受到该疾病的影响,仅在美国,该病每年会造成约2万人死亡,近10万人 住院。近年来,在瓣膜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评估和疾病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 重要进展。尽管风湿热在高收入国家已基本消失,但在这些地区由于人口老龄 化,瓣膜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在低收入国家,由于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 率尚未下降,同时老年人的数量和高龄相关的瓣膜疾病却在增加,所以瓣膜性 心脏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 在对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评估时,临床病史仍然是重要且不能轻易忽 视的信息,因为对活动能力的评估和对疾病进展的估计对于决定是否采取有创 干预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脏MRI和CT为代表的无 创成像技术的出现为瓣膜性心脏病的诊治提供了丰富解剖学和功能信息。基于 导管的瓣膜介入技术已成为瓣膜病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正是因为瓣膜介入 技术的出现,结构性心脏病作为一个新兴的亚专业才能取得如此繁荣的发展。 尽管如此,开胸手术在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 在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决策的制定中,应更多采取“心脏团队”模式,即包 括一名心脏病专家、一名在多模态影像评估方面有经验的医师、一名介入心脏 病专家和一名心脏外科医师。 Valvular Heart Disease: A Companion to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Fifth Edition)的主编Catherine M. Otto和Robert O. Bonow是瓣膜性心脏病领域的专家。本书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临 床表现、影像学、疾病自然史和治疗方案,并详细阐述了瓣膜置换治疗方面的 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