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亚洲最美湿地”美誉的内蒙古额尔古纳湿地,于2013年试点建设;2017年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为顺利完成该公园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指标的监测工作,与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进行了科研合作。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结合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的实际,以“区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影响评价”科研创新团队为主力,组建了一个由教师和几届学生共同参与的调查监测团队。2016-2019年,对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全域进行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和环境因子监测,高质量地完成了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调查、植被类型和群落调查、昆虫及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水质和土壤因子的动态监测等工作。在2016-2019年的调查过程中,植物资源组在采集种子植物标本的基础上,确定了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内有种子植物527种,隶属84科271属;植被调查组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内确定了6种植被类型、10种植被亚型、11个群系组、13种群丛;动物资源调查组采集到昆虫600余只,制作成有效标本380余件,隶属9目48科87属105种,观测到鱼类4目6科14种,两栖动物2目4科5种,爬行动物2目3科4种,鸟类14目37科106种,哺乳动物5目12科26种。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制作了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名录、昆虫及高等动物种类名录,进行了植物多样性、昆虫多样性、脊椎动物多样性3方面的资源分析和区系分析,确定了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并进行了群落多样性分析,计算了2016-2019年来各植物群落多样性的4项指数,结合水质和土壤因子的监测结果,对该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是依据以上现场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