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改善生态环境离不开全民参与。向公众开放环保设施,是促进公众参与、消除公众偏见、争取公众信任与支持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具体措施之一。到2020年年底,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符合条件的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已定期向公众开放,接受公众参观,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现在,全国已有2100多家企业(单位)打开环保设施开放大门,将公众请进来,让更多市民“零距离”接触身边的环保设施,并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我们也看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组织、学生、社区居民和企业员工等社会各界人士均参与到开放活动中来,公众参与面、参与能力都在不断提升。“我们每天产生那么多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都到哪里去了?垃圾焚烧厂真的像企业宣传的那样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吗?”……此类疑问,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去现场寻找答案了。6年以来,在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积极推动和探索下,我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开放机制逐步健全,开放内容和方式丰富多样,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并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选入《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优秀案例集》的优秀案例就是其中一部分。这些案例在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创新公众参与方式、增强公众参与感和获得感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有的还打造成了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品牌。希望这些案例中好的做法对生态环境部门、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及相关组织有所启发,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