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1
1.1有机污染及危害1
1.1.1有机污染的现状1
1.1.2有机污染的危害2
1.1.3有机污染的治理技术2
1.2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材料3
1.2.1无机吸附材料3
1.2.2无机-有机杂化吸附材料4
1.2.3有机聚合物吸附材料5
1.3交联结构聚碳酸酯树脂的设计19
1.4本书主要内容20
参考文献22
2线性聚碳酸酯前驱体PBC、PPC、PHC的合成与表征32
2.1引言32
2.2实验部分34
2.2.1主要实验药品和仪器34
2.2.2分析与表征方法35
2.2.3催化剂LiAcac、NaAcac和KAcac的合成36
2.2.4线性聚碳酸酯PBC、PPC、PHC的合成36
2.3结果与讨论39
2.3.1催化剂对PBC分子量的影响39
2.3.2温度对线性聚碳酸酯合成的影响41
2.3.3反应时间对线性聚碳酸酯合成的影响42
2.3.4原料摩尔比对PBC分子量的影响43
2.3.5线性聚碳酸酯PPC、PHC的合成及分子量45
2.3.6线性聚碳酸酯的表征与分析45
2.3.7可能的反应机理52
2.4本章小结53
参考文献54
3基于1,3,5-苯三羧酸三甲酯的交联结构聚碳酸酯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57
3.1引言57
3.2实验部分59
3.2.1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59
3.2.2分析与表征方法59
3.2.3线性聚碳酸酯为前驱体合成交联结构聚碳酸酯树脂59
3.2.4线性聚碳酸酯低聚物为前驱体合成交联结构聚碳酸酯树脂62
3.2.5凝胶含量(GF)的测定64
3.2.6溶胀吸附性能研究方法64
3.2.7温度对溶胀吸附性能的影响66
3.2.8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能66
3.2.9聚碳酸酯树脂的稳定性67
3.2.10聚碳酸酯树脂对低浓度双酚A的吸附性能测试方法67
3.3结果与讨论67
3.3.1催化剂对聚碳酸酯树脂溶胀度的影响67
3.3.2前驱体PBC的分子量对PBC-BTB溶胀度的影响68
3.3.3凝胶含量的测定69
3.3.4聚碳酸酯树脂的溶胀行为研究70
3.3.5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能76
3.3.6聚碳酸酯树脂的稳定性77
3.3.7对低浓度BPA的吸附性能研究78
3.3.8聚碳酸酯树脂的表征与分析81
3.3.9可能的溶胀吸附机理87
3.4本章小结89
参考文献90
4基于1,3,5-苯三甲醇的交联结构聚碳酸酯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93
4.1引言93
4.2实验部分94
4.2.1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94
4.2.2分析与表征方法94
4.2.3线性聚碳酸酯低聚物为前驱体合成聚碳酸酯树脂95
4.2.4线性聚碳酸酯为前驱体合成聚碳酸酯树脂97
4.2.5溶胀吸附性能研究方法98
4.3结果与讨论99
4.3.1聚碳酸酯树脂凝胶含量的测定99
4.3.2聚碳酸酯树脂的溶胀行为研究99
4.3.3聚碳酸酯树脂结构对溶胀吸附性能的影响106
4.3.4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能107
4.3.5聚碳酸酯树脂的稳定性108
4.3.6对低浓度BPA的吸附性能研究108
4.3.7聚碳酸酯树脂的表征与分析111
4.3.8可能的溶胀吸附机理117
4.4本章小结118
参考文献119
5基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交联结构聚碳酸酯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121
5.1引言121
5.2实验部分122
5.2.1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122
5.2.2分析与表征方法122
5.2.3基于APTES的交联结构聚碳酸酯树脂的合成123
5.2.4溶胀吸附性能研究方法125
5.3结果与讨论125
5.3.1聚碳酸酯树脂凝胶含量的测定125
5.3.2聚碳酸酯树脂的溶胀行为研究126
5.3.3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能132
5.3.4聚碳酸酯树脂的稳定性132
5.3.5对低浓度双酚A的吸附性能研究133
5.3.6聚碳酸酯树脂的表征和分析136
5.3.7可能的溶胀吸附机理142
5.4本章小结143
参考文献144
6基于1,3,5-苯三甲酰氯的交联结构聚碳酸酯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146
6.1引言146
6.2实验部分147
6.2.1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147
6.2.2分析与表征方法148
6.2.3脂肪族二元醇与1,3,5-苯三甲酰氯二元聚合148
6.2.4苯三甲酰氯与刚性多羟基化合物的二元聚合150
6.2.5对低浓度双酚A的吸附性能测试方法152
6.3结果与讨论153
6.3.1对低浓度BPA的吸附性能研究153
6.3.2交联结构聚碳酸酯的表征和分析158
6.3.3可能的吸附机理169
6.4本章小结170
参考文献171
7结论与展望173
7.1结论173
7.2创新点176
7.3展望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