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简介
1.1 围产期
2 干奶期
2.1 生理特性
2.2 为什么干奶?
2.3 什么时候干奶?
2.4 如何干奶?
2.5 干奶期奶牛管理
2.5.1 可在干奶期进行的治疗
2.5.1.1 蹄病治疗
2.5.1.2 疫苗接种
2.5.1.3 驱虫
2.5.1.4 其他预防性治疗
3 妊娠后期与分娩
3.1 干奶前妊娠监测
3.1.1 妊娠后期检查
3.1.2 妊娠相关疾病
3.1.2.1 木乃伊胎
3.1.2.1.1 诊断
3.1.2.1.2 治疗
3.1.2.2 流产
3.1.2.2.1 诊断
3.1.2.2.2 治疗
3.1.2.3 产前子宫扭转
3.1.2.3.1 诊断
3.1.2.3.2 治疗
3.2 分娩
3.2.1 分娩生理学
3.2.1.1 激素变化
3.2.1.2 分娩阶段
3.2.1.2.1 准备期(持续时间:2~8h)
3.2.1.2.2 开口期(持续时间:2~6h)
3.2.1.2.3 胎儿娩出(持续时间:0.5~2h)
3.2.1.2.4 胎盘排出(持续时间:2~12h)
3.2.1.3 产褥期(产后早期)
3.2.1.4 分娩禁忌
3.2.2 难产
3.2.2.1 难产的母牛或胎儿问题
3.2.2.1.1 胎儿过大
3.2.2.1.2 初产母牛
3.2.2.1.3 倒生
3.2.2.1.4 产犊异常
3.2.2.1.5 母体疾病
3.2.2.2 环境(设施和处理)改变引起的难产
3.2.3 何时怀疑及如何确认难产
4 营养与体况
4.1 日粮管理
4.1.1 干奶乳牛管理案例研究
4.1.2 日粮的重要性
4.2 日粮配给方法
4.2.1 自动精料分配(ACD)系统
4.2.2 统一配料系统
4.3 日粮与产奶量
4.3.1 泌乳曲线
4.3.1.1 泌乳高峰期的个案研究
4.3.1.2 如何预测和提高生产潜力
4.3.2 体况
4.3.2.1 体况的案例研究
4.3.2.2 体况变化
4.3.3 日粮配给
4.3.3.1 日粮配给管理案例研究
4.3.3.2 根据奶牛采食行为的日粮配给
4.4 牛粪的评价
4.4.1 牛粪评价案例研究
5 产后疾病
5.1 子宫脱垂
5.1.1 病因
5.1.2 治疗
5.2 低钙血症
5.2.1 发病机理
5.2.2 临床症状
5.2.3 治疗
5.2.4 预防
5.3 胎衣不下
5.3.1 病因
5.3.2 临床症状
5.3.3 治疗
5.3.4 预防
5.4 子宫炎
5.4.1 病因
5.4.2 临床症状
5.4.3 诊断
5.4.4 治疗
5.4.5 预防
5.5 酮病
5.5.1 病因
5.5.2 发病机理
5.5.3 临床症状
5.5.4 诊断
5.5.5 治疗
5.5.6 预防
5.6 皱胃左方变位
5.6.1 发病机理
5.6.2 临床症状
5.6.3 诊断
5.6.4 治疗
5.6.4.1 翻滚复位程序
5.6.4.2 手术
5.6.4.2.1 正中旁通路
5.6.4.2.2 右肷部通路
5.6.4.2.3 左肷部通路
5.6.4.3 药物治疗与监测
5.7 乳腺炎
5.7.1 乳腺炎的成本评估
5.7.1.1 汇编数据
5.7.1.2 研究结果
5.7.1.2.1 废弃牛奶的成本
5.7.1.2.2 治疗成本
5.7.1.2.3 产奶量减少的损失
5.7.1.3 结论
6 奶牛管理
6.1 群体管理
6.1.1 固体饲料
6.1.1.1 数量
6.1.1.2 质量
6.1.2 饮水
6.1.3 休息
6.1.3.1 卧床尺寸
6.1.4 运动
6.2 个体管理
6.2.1 干奶期计划
6.2.2 双胎妊娠
6.2.3 初产母牛
6.2.4 放牧的奶牛
6.2.5 批次建立和成群移动
6.2.6 干奶牛产后代谢问题的预防
7 案例研究
病例1 蹄壁脓肿
病例2 干奶牛跛行:不采取措施的后果
案例3 皱胃左方变位并发外科脓肿
案例4 干奶期与群体关系
案例5 初产母牛会阴撕裂
案例5.1 会阴部分撕裂
案例5.2 会阴全撕裂
案例6 多因素引起的生产力下降并发边虫病
案例7 某农场暴发急性临床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