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本书开启哲学史的阅读!周国平“西方哲学之旅”开讲之作 本书主要讲述西方哲学的产生与转变。从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古希腊哲学出现,到一百多年前尼采预见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时间跨度两千五百余年。从古希腊开始,哲学家们讨论宇宙的本体是什么,致力于探究使宇宙万物能够统一的那个东西是什么。随后,苏格拉底把哲学关注的对象从宇宙转移到了人生。接下来的古罗马哲学围绕着人生论,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像古罗马那样,哲学家们围绕人生问题写了这么多书,他们对幸福、道德、政治的思考,今天看来仍具有启发意义。而后漫长的中世纪时期里,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奴仆,必须听命于神学。当时间来到欧洲近代,哲学家们不但抛弃了神学教条,而且对古希腊哲学进行了批判,以前的哲学家们对世界做各种论断,现在哲学家们要追问,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哲学家们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正因为这种种怀疑,认识论成为他们关注的中心。认识论的主要工作,是对人类的理性能力进行批判地考察。西方哲学发生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重大转变,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三四百年间,哲学大家辈出。 总的来说,本讲义借助哲学原典和传世文献,梳理西方哲学产生、传承和转变的过程,再现哲学家们对世界和人生深刻的思考。在结构上,基本上以哲学家为单位,全书三十讲中,有二十五讲是每一讲只讲一个哲学家,读者对于每一位重要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可以形成完整的清晰的了解,比较容易进入各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问题之思路中去;在形式上,采用讲义体裁,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带领大众亲近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