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工程创造力论纲:理论研究与开发实践

工程创造力论纲:理论研究与开发实践

工程创造力论纲:理论研究与开发实践

定 价:¥79.00

作 者: 姚威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8234016 出版时间: 2023-11-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明确提出了“工程创造力”的定义,并通过与其他领域创造力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了其内涵;设计了面向真实工程环境的工程创造力测评方法——ACE测评方法。其次,本书基于C-K理论,总结工程创造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四大障碍,并提出系统化创新方法提升工程创造力的四条机理,填补了理论研究空白,为工程创造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最后,本书通过大样本的实证分析和若干验证性案例分析,对系统化创新方法提升工程创造力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验证,并构建了有效提升工程创造力的系统化情境,为高等工程教育变革提供实践启示。

作者简介

  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浙江大学工程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专业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工程人才培养、系统化创新方法等。承担多项国jia省部级课题,出版有多部学术专著。

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章节安排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2.1 创造与创新的区别
2.2 创造力研究综述
2.2.1 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2.2.2 创造力的测评
2.2.3 创造力的领域特异性
2.2.4 工程创造力的领域特异性
2.3 工程创造力的研究综述
2.3.1 工程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2.3.2 科学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2.3.3 艺术创造力的级别概念
2.3.4 工程创造力与科学创造力及艺术创造力的辨析
2.3.5 工程创造力的测评
2.4 文献述评
3 面向真实工程情境的工程创造力测评研究
3.1 工程活动的基本特征
3.2 工程创造力的“创造”维度
3.2.1 “流畅性”的内涵及测评
3.2.2 “丰富性”的内涵及测评
3.2.3 “原创性”的内涵及测评
3.3 工程创造力的“工程”维度
3.3.1 “可行性”的内涵及测评
3.3.2 “经济性”的内涵及测评
3.3.3 “可靠性”的内涵及测评
3.4 面向真实工程情境的工程创造力测评
3.5 小结
4 系统化创新方法综述及效果评价
4.1 系统化创新方法研究综述:理论进展与实践效果评价
4.1.1 系统化创新方法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4.1.2 系统化创新方法的理论研究进展
4.1.3 系统化创新方法的实践效果研究进展
4.1.4 系统化创新方法研究面临的问题
4.1.5 研究结论与展望
4.2 创新方法应用效果的定量分析——以浙江省二级创新工程师数据为例
4.2.1 文献综述
4.2.2 研究设计
4.2.3 结果与分析
4.2.4 结论与建议
4.3 技术创新综合效益视角下TRIZ的效果研究
4.3.1 文献回顾
4.3.2 研究设计
4.3.3 研究结果
4.3.4 结果与讨论
4.4 创新方法应用效果评价结论及讨论
5 真实工程情景中工程创造力提升的实验验证
5.1 假设提出
5.2 实验设计
5.3 样本选取
5.4 变量测量
5.5 实验数据收集分析
5.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5.2 配对样本T检验
5.6 实验结果
5.7 实验结论与讨论
6 工程创造力提升的机理研究
6.1 C—K理论基本内涵
6.1.1 两个空间及四个算子
6.1.2 C—K理论解构工程问题解决过程
6.2 现有提升工程创造力的手段介绍
6.3 基于C—K理论识别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障碍
6.3.1 固着效应(K→C算子障碍)
6.3.2 思维收敛(C→C算子障碍)
6.3.3 知识壁垒(K→K算子障碍)
6.3.4 约束思维(C→K算子障碍)
6.4 C—K理论视角下工程创造力的提升机理
6.4.1 机理一:图示化表达克服固着效应,提升流畅性、丰富性
6.4.2 机理二:工程经验提炼突破思维收敛,提升流畅性、丰富性
6.4.3 机理三:跨领域知识引入跨越知识壁垒,提升原创性
6.4.4 机理四:系统思考流程打破约束思维,提升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
6.4.5 小结
6.5 提升工程创造力机理的验证性案例分析
6.5.1 直线电机温度过高问题
6.5.2 缝纫机牙架漏油问题
6.5.3 小结
7 工程创造力的培养研究
7.1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 案例分析
7.1.1 案例研究背景
7.1.2 案例选取与分析框架
7.1.3 基于“4P模型”的工程创造力培养考察
7.1.4 面向工程人才创造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7.2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中国)
7.2.1 培养理念
7.2.2 培养过程
7.2.3 学习产出
7.2.4 支撑条件
7.2.5 案例分析结论
7.3 培养工程创造力的宏观对策建议
7.3.1 “培养理念”方面的对策建议
7.3.2 “培养过程”方面的对策建议
7.3.3 “学习产出”方面的对策建议
7.3.4 “支撑条件”方面的对策建议
7.4 工程创造力培养课程实践
7.4.1 课程内容安排
7.4.2 “立体化”的课程支撑体系
7.4.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7.4.4 “实战化”课程教学评估
7.4.5 课程效果评估
7.5 工程创造力培养小结兼论如何破解创新方法“易学难用”难题
7.5.1 创新方法课程教学的本质:技能培养
7.5.2 创新方法教学的三个层次
7.5.3 高校创新方法课程的典型特征
7.5.4 挑战与展望
8 总结及展望
8.1 全书结论及启示
8.2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8.2.1 本研究不足与局限
8.2.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工程创造力前测文件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