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本书的写作缘起
第二节学术史梳理与内在问题概说
第三节本书的期刊视野、研究内容与论述结构.
第一章儒经圣王形象的西方世界公众传播
第一节“信古”:西班牙修士“出使报告”中的先声
第二节“证古”:耶稣会士护教“书”中的雏形
第三节“疑古”与“释古”:新教传教士“刊”中的转型
第四节传播转型的主体动力与文体基础
第二章原始儒学议题的大众化与精细化
第一节儒学译介早期议程设置的导向与动因
第二节大众化与精细化在《印中搜闻》中的发生
第三节大众化与精细化在《中国丛报》中的发展
第四节大众化与精细化在《中国评论》中的深化
第五节欧德理:儒学西传专业化与精细化的“异域之眼”
第三章朱子学英语世界公众传播的构型*
第一节朱子学最早西传英语世界诸说辨析与探讨
第二节英语世界公众传播朱子学的动因
第三节朱子学英语世界公众传播的汉学语境
第四节朱子学英语译介与公众传播的具体形态
第四章“理”概念译释与理学西传的面相(上)
第一节 译“理”之争:马礼逊与米怜
第二节“理”与“太极”之踌躇:麦都思
第三节“理精于神”:湛约翰的译释拓展
第四节因“译”之名而争“理”之实:湛约翰与麦丽芝
第五节译释变通:理雅各的“理”译实践
第五章“理”概念译释与理学西传的面相(下)
第一节汇通与就简:卜道成与卜德的共相
第二节“语义法”还是“官衔法”:卜德与卜弼德等的争议
第三节无限接近“理”本体:20世纪的译释
余论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启示与新世纪实践
第一节客体在场与主体缺席:19世纪儒学西传的历史遗憾
第二节以孔子学院为中心的21世纪中国文化新型国际传播实践.
第三节孔子学院建设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在场路径
附录一 《印中搜闻》儒学主题刊文
附录二 《中国丛报》儒学主题刊文
附录三《中国评论》儒学主题刊文
附录四 《教务杂志》儒学主题刊文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