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1988年间,中国科学院组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植物资源调查队伍,对武陵山区的42个县(区、市)范围内开展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共记录蕨类植物44科,111属,586种;裸子植物(含引种栽培)9科,29属,49种;被子植物(含引种栽培)164科,899属,3172种;共计有维管植物217科,1039属,3807种。 近40年来,各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持续关注了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尤其是在植物物种资源的调查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步。1983年,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的高校——吉首大学创办了生物系,并从那时起参与武陵山区植物物种调查。经过3年的努力,吉首大学植物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西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湖南省植物园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局等单位共同对40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形成了本编目。 本编目收录武陵山区的蕨类植物32科,94属,572种;裸子植物6科,29属,58种;被子植物184科,1220属;共计有维管植物222科,1343属,5030种。 本书是一本集体创作的作品,科、属和物种编列及标本核对的工作都由团队集体完成,并最后由牵头编写单位审核。 本书所有物种的编列采用了分类系统。蕨类植物按PPG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均系统,被子植物按APG Ⅳ系统。采用上述系统,是为了更方便地与分子系统相衔接。 本书所界定的武陵山区,并非广义的武陵山片区,而是依据自然地理对山脉的定义,参考王文采院士主编的《武陵山地区维管植物检索表》所界定的区域,其范围包括以下44个县(区、市): 湖南省:石门、桃源、慈利、桑植、武陵源、永定、沅陵、辰溪、溆浦、麻阳、鹤城、芷江、新晃、吉首、泸溪、凤凰、保靖、古丈、永顺、龙山、花垣。 湖北省:恩施、宣恩、咸丰、来凤、鹤峰、五峰。 贵州省:碧江、万山、江口、松桃、印江、余庆、玉屏、石阡、思南、德江、沿河、镇远、施秉。 重庆市:秀山、酉阳、彭水、黔江。 本书中每个科所含的属、种数目及地理分布,以及每个属所含种的数目及地理分布均有简要说明。如为武陵山区特有种时,则先写出县(区、市)名,如在武陵山区外也有分布并为中国特有种时,则先列出武陵山区的县(区、市)名,再在句号后列出其他省(区、市)的名称;若在国外也有分布时,则在国内有关省(区、市)后列出有关国家的名称,也用句号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