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戏曲音乐史》是我国音乐理论界、史学界迄今所见唯一的一部戏曲音乐断代史专著。清代是我国戏曲和戏曲音乐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昆腔盛极而衰,梆子腔、皮黄腔先后崛起,板腔体取代曲牌体成为主流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均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戏曲音乐研究,可谓意义重大,价值非凡。但毋庸讳言,我国自“西学东渐”起,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以及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的开办,中国人在学习、适应,乃至熟悉西方音乐的漫长过程中,却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渐行渐远,背道而驰,以致在当代中国音乐界和戏曲界形成了两个颇具讽刺意义的怪圈——音乐界(包括作曲家、表演艺术家、理论家、批评家等)不懂戏曲;戏曲界(同样包括戏曲音乐作曲家、表演艺术家、理论家、批评家等)不懂所谓的音乐。然而,学界谁人可担此重任,将清代戏曲音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以断代史的方式将其梳理成文,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上述“怪圈”,填补学术空白,为当代学界及后世留下可资持续研究的奠基性成果,却始终是音乐、戏曲两界颇为棘手的现实问题。所幸,《清代戏曲音乐史》的作者路应昆教授是我国目前被音乐、戏曲两界一致公认的一位戏曲音乐理论家。长期以来,他以学风严谨,功底深厚,研究扎实著称并在业界受到普遍尊重。况且,《清代戏曲音乐史》本身就是路应昆教授多年的学术积累和理论思考。《清代戏曲音乐史》全书为上下编,全2册,分别由绪论及12个篇章,以及终论、参考文献等组成,上下册共约8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