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的基础之上,对青年马克思重要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次重新探讨。基于新的文本基础,本书认为,正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笔记本”的第一部分中,马克思延续了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批判工作,实现了对地租问题的最终解决。于是,“异化劳动”正是马克思对“主语”在现实市民社会中的存在状态的描述。市民社会是马克思阐述自己的历史观的切入点,它在客观上展现为工业对地产的胜利,在主观上造就了马克思关注的主体——人的内在本质,即劳动。因而,马克思预设的本真状态也就只能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非所谓“自由自觉的劳动”。基于MEGA2的文献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序言”中提到的所谓“最后一章”实际上并未在文本的意义上成为现实。青年马克思只是提出了诸多自身尚无法真正解决的问题。于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推进,我们将不断地重新回到这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定位也将越来越精细化和科学化,从而“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形象也将被重新建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