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编 论述篇
第1章 绪论
1.1 本书研究范围和价值
1.1.1 研究范围
1.1.2 研究价值
1.2 前人研究综述
1.3 本书研究思路
1.4 研究材料、方法及创新
1.4.1 研究材料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2章 声母对韵母的影响
2.1 中古合口韵读为开口韵
2.1.1 合口唇音读为开口
2.1.2 遇摄泥来母合口读为开口
2.1.3 疑影喻三母合口读为开口
2.2 歌戈韵依声母不同而分韵
2.2.1 果开一读合口的历史
2.2.2 歌戈韵舌齿音和牙喉音的分合
2.2.3 开口牙喉音增生[-u-]介音
2.3 知照组细音读洪音
2.3.1 知照组分混的历史
2.3.2 山西方言知庄章组的读音
2.3.3 山西方言知庄章组的归并
2.4 遇合三依声母不同而分韵
2.5 山西方言送气分韵
2.5.1 蟹开四端组送气分韵
2.5.2 假开三章组送气分韵
2.5.3 流开一端组送气分韵
2.5.4 山合三精见组送气分韵
第3章 声母对声调的影响
3.1 山西方言声调概况
3.2 山西方言清浊分调
3.3 山西方言全浊次浊分调
3.4 声母的清浊对调值的影响
3.4.1 阴平和阳平调值比较
3.4.2 阴上和阳上调值比较
3.4.3 阴去和阳去调值比较
3.4.4 阴入和阳入调值比较
第4章 韵母对声母的影响
4.1 山西方言尖团音的分合
4.1.1 北方官话尖团合流的历史
4.1.2 山西方言尖团音的分合
4.2 山西方言轻唇音的分立
4.3 山西方言非敷奉母读[x]
4.4 山西方言鼻音声母的演变
4.4.1 鼻音声母的读音类型
4.4.2 鼻音 同部位浊塞音读音类型形成的历史地理因素
4.4.3 鼻音声母去塞化途径
4.4.4 鼻音 同部位塞音声母来源和演变差异
4.4.5 鼻音 同部位浊塞音产生的原因
第5章 韵母对声调的影响
5.1 山西方言的入声舒化
5.1.1 山西方言入声调的消变
5.1.2 山西方言入声调舒化方式
5.1.3 山西方言入声韵的消变
5.1.4 山西方言入声韵舒化的历史
5.1.5 山西方言入声舒化的特点
5.2 山西方言的舒声促化
5.2.1 山西方言舒声促化的类型和分布
5.2.2 舒声促化是上古入声的保留
5.2.3 舒声促化是语音弱化的结果
5.2.4 山西方言舒声促化的历史
第6章 声调对韵母的影响
6.1 山西方言的异调分韵
6.1.1 襄垣方言异调分韵
6.1.2 永济方言异调分韵
6.1.3 文水方言异调分韵
6.1.4 隰县方言异调分韵
6.1.5 黎城方言异调分韵
6.1.6 晋城方言异调分韵
6.2 山西方言轻声对韵母的影响
6.2.1 声韵弱化或脱落
6.2.2 山西方言的合音
第2编 语料篇
第7章 晋方言入声字读音对照集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