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

定 价:¥98.00

作 者: 【英】钱伯斯(Chambers M.),【爱】戈登,【美】奥莱亚-波佩尔卡,【英】巴罗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动物源食品安全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8434329 出版时间: 2023-12-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牛结核病》全面论述了牛结核病及其病原的相关信息。牛结核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通过引用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或与发病动物密切接触而引起人类发病。本书内容涵盖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和全球概况、病原毒力及其致病机制、宿主的免疫反应、诊断和控制等多个方面,共分16章。第1章至第7章涵盖了牛、其他物种和野生动物结核病的全球形势、公共卫生、经济意义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第8章和第9章讨论了牛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即毒力、发病机制和病理学的分子基础。第10章和第11章涵盖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第12章 至第15章包括监测方法(免疫学和分子诊断)和控制方法(疫苗免疫和其他控制方法)。在第16章中,编者总结了各章节的主要发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王君玮,男,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质检中心处长,先后出版《非洲猪瘟》等专(译)著10余部(其中主编7部),参编技术培训DVD教材1套,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4项,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图书目录

1.牛结核病世界状况
1.1 导言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信息系统
1.2 OIE成立以来的牛结核病通报情况
1.3 过去30年牛结核病的发展形势
1.4 2005年以来牛结核病年发病率详细趋势
1.5 2005年情况: 家畜及野生动物结核病的全球分布
1.6 OIE关于牛结核病的标准
1.7 控制动物中人畜共患结核病的重要性
1.8 结论
参考文献
2.人畜共患结核病病原体牛分枝杆菌的公共卫生影响
2.1 概述
2.2 牛分枝杆菌对全球人结核病的负担评估
2.3 牛分枝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结核病的相关社会文化和人口因素
2.3.1 食用未经巴氏杀菌的乳制品
2.3.2 生肉消费
2.3.3 牛分枝杆菌感染的职业风险
2.3.4 牛分枝杆菌的人际传播
2.3.5 儿童
2.3.6 病人的群体特征
2.3.7 艾滋病毒/艾滋病
2.4 牛分枝杆菌作为人结核病病原体的临床挑战
2.4.1 抗生素耐药性
2.4.2 肺外结核
2.5 结论
参考文献
3.牛结核病经济学:同一健康问题
3.1 同一健康策略
3.2 人结核病:国际流行病学情况和控制战略
3.3 牛结核病经济与公共卫生负担
3.3.1 家畜
3.3.2 人类健康
3.4 牛结核病:牛与人的传播和风险因素
3.5 牛结核病的经济负担
3.6 牛结核病的同一健康经济学
3.7 牛结核病作为同一健康问题
3.8 在发展中国家控制和消除牛结核病
参考文献
4.牛感染牛分枝杆菌的流行病学
4.1 感染和传播的发展史
4.1.1 牛结核病进展的概念模型
4.1.2 隐性感染负荷
4.1.3 牛结核病在牛只间传播路径和机制
4.2 未管控畜群内的传播模式
4.2.1 密度相关的传播
4.2.2 发病率和传播的年龄相关模式
4.3 管控畜群内传播模式:控制的复杂影响
4.3.1 群体内发病模式
4.3.2 畜群内感染的持续性
4.3.3 牛结核病群间传播及野生动物隐性感染作用
4.4 结论
参考文献
5.牛分枝杆菌的分子分型与监测
5.1 牛结核病
5.2 基本原理
5.3 结核致病菌
5.4 流行病学
5.4.1 分子流行病学
5.4.2 数据来源及监测
5.4.3 分子分型方法
5.5 牛分枝杆菌分子分型国际研究结果
5.5.1 欧洲
5.5.2 非洲
5.5.3 美洲
5.5.4 大洋洲
5.6 北爱尔兰的发现和经验教训
5.7 病原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5.8 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流行病学
5.9 结论
参考文献
6.其他家畜的牛结核病
6.1 概述
6.2 绵羊和山羊的牛分枝杆菌感染
6.3 家猪牛分枝杆菌感染
6.4 家养亚洲水牛的牛分枝杆菌感染
6.5 东半球骆驼的牛分枝杆菌感染
6.6 结论
参考文献
7.野生动物在牛分枝杆菌流行病学中的作用
7.1 牛分枝杆菌在主要野生动物宿主中的感染情况
7.1.1 袋貂
7.1.2 獾
7.1.3 野猪和未驯化猪
7.1.4 鹿
7.2 多宿主共同作用与牛分枝杆菌的生态学、动力学和持续性传播关系
7.3 家畜-野生动物界面传播
7.4 结论
参考文献
8.牛分枝杆菌的分子毒力机制
8.1 概述
8.2 基因分析
8.2.1 RD1~RD3编码基因
8.3 细胞膜
8.4 分泌系统
8.5 PE/PPE
8.6 调节基因
8.6.1 PhoPR
8.6.2 RskA-SigK调节子
8.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牛分枝杆菌感染的病理学和发病机制
9.1 概述
9.2 牛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病理学
9.3 牛结核病?标志性显微病变:肉芽肿
9.4 牛分枝杆菌感染的局部免疫反应
9.5 牛结核病实验动物模型
9.6 其他家养和野生动物物种牛分枝杆菌感染的比较病理学
9.6.1 家养动物
9.6.2 野生动物
9.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牛结核病诱发的先天性免疫应答
10.1 引言
10.2 病原识别受体
10.3 牛结核病诱发的先天性免疫应答细胞
10.3.1 巨噬细胞
10.3.2 树突状细胞
10.3.3 自然杀伤细胞
10.3.4 中性粒细胞
10.3.5 γδT细胞
10.4 与牛结核病诱导的先天性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死亡机制
10.4.1 自噬
10.4.2 细胞凋亡
10.5 炎性小体
10.6 IFN-β在牛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
10.7 对牛分枝杆菌的自然抗性
10.8 结论
参考文献
11.适应性免疫
11.1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11.1.1 CD4 T细胞
11.1.2 多功能T细胞
11.1.3 组织对感染的反应
11.1.4 CD4 T细胞反应的调节
11.1.5 效应记忆T细胞和中枢记忆T细胞亚群
11.1.6 CD4 T细胞分泌的关键细胞因子:IL-17和IL-22
11.2 非常规T细胞
11.2.1 γδT细胞
11.2.2 黏膜恒定T细胞
11.2.3 脂质限制性T细胞
11.3 CD8 T细胞
11.4 体液免疫
11.5 共同感染改变适应性免疫反应
11.6 其他哺乳动物分枝杆菌感染模型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11.7 总结
参考文献
12.免疫学诊断
12.1 引言
12.2 与免疫发病机制相关的诊断方法开发
12.3 当前活体检测方案
12.4 在TSTs 和IGRAs中应用特异性抗原进行 DIVA 诊断
12.5 发现更多新型特异性诊断抗原的抗原发掘策略
12.5.1 锁定诊断抗原
12.5.2 以抗原挖掘为导向的假设方法
12.5.3 非偏倚全基因组方法
12.5.4 预测特异性
12.6 生物标记:有前景的候选和替代方法
12.6.1 IFN-γ之外基于CMI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12.6.2 全血化验和“管内”策略
12.6.3 流式细胞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等其他方法
12.7 基于抗体的检测
12.8 宿主血清、尿液、唾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标志物
12.9 结论
参考文献
13.复合结核菌组感染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13.1 概述
13.1.1 动物结核病的生物标志物
13.2 生物标志物的定义
13.2.1 理想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特征
13.3 循环生物标志物
13.3.1 循环核酸法
13.3.2 蛋白质组学方法
蛋白质生物标志物释放进入循环系统的机制
13.4 循环microRNA
13.5 血清细胞因子
13.6 应用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细胞免疫反应
13.7 人类肺结核病
13.8 生物标志物的挑战
13.9 结论
参考文献
14.家畜和野生动物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
14.1 引言
14.2 为牛接种疫苗
14.2.1 牛分枝杆菌卡介苗
14.2.2 新一代结核病疫苗
14.2.3 保护的相关因素
14.2.4 疫苗免疫与自然感染鉴别诊断
14.3 为山羊接种疫苗
14.4 为鹿接种疫苗
14.5 为野生动物接种疫苗
14.5.1 为袋貂接种疫苗
14.5.2 为獾接种疫苗
14.5.3 为野猪接种疫苗
14.5.4 为雪貂接种疫苗
14.5.5 非洲水牛免疫
14.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5.牛结核病的管理:成功与挑战
15.1 定位
15.2 在高GNI经济体中,牛结核病管理计划成功的特点
15.2.1 引言
15.2.2 明确计划目的
15.2.3 战略目标
15.2.4 项目开发
15.2.5 法律地位
15.2.6 涉众的支持
15.2.7 规划
15.2.8 效益-成本分析
15.2.9 资金协议
15.2.10 计划政策
15.2.11 沟通协商
15.2.12 规划实施
15.2.13 研究
15.3 野生动物宿主对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影响
15.3.1 在野生动物宿主中确定结核病的存在
15.3.2 目的和战略方针
15.3.3 法律地位
15.3.4 涉众的支持
15.3.5 规划
15.3.6 收益-成本分析
15.3.7 资金协议
15.3.8 计划政策
15.3.9 沟通与咨询
15.3.10 实施
15.4 在低至中等偏上GNI经济体中管理牛分枝杆菌及其传播的方案
15.4.1 背景
15.4.2 措施
15.5 更大的图景:减少人类的人畜共患结核病
参考文献
16.全球牛结核病控制展望
16.1 引言
16.2 流行病学和同一健康
16.3 诊断与免疫学
16.4 接种疫苗
16.4.1 微生物
16.4.2 免疫
16.4.3 实际问题
16.4.4 安全性
16.5 疫病控制的挑战
16.6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