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些优秀的作家将笑话汇编成册,命名为“笑史”。民国初年,小说家、评论家和插画家开始创作暗含政治讽刺的幽默寓言。但久而久之,这种政治和文化讨论逐渐蜕变成一种互相谩骂;在大众出版业还出现了一些滑稽戏演员的追随者,更是助长了一种恶作剧和滑稽的风尚。在文化精英们看来,这些关于“笑”的种种表达太具有冒犯性,于是决定改革公共话语模式,倡导一种替代性的笑话形式,即幽默。从1890年代到1930年代,中国人对“有趣”的思考和谈论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作者将关于“笑”的文化表达分成五种:玩笑、游戏、诟骂、滑稽和幽默,揭示了这一时代日常生活中的喜剧特质。《大不敬的时代:近代中国新笑史》不仅呈现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为我们所忽视的面向,而且揭示了其对当下中国喜剧语言的持久影响,并帮助我们理解幽默是如何作为人类文化一部分的。《大不敬的时代:近代中国新笑史》获2017年列文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