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与乡村的关系是清末民初以来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民国时期的师范下乡运动,创办了三百多所乡村师范学校,不仅推动了乡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更是师范教育本土化的教育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是认识教育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视角。本书以“师范为何下乡”为问题线索,探讨了乡村师范教育兴起的历史过程。民国乡村师范教育是由知识分子、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三种主要力量主导的探索与实践,产生了专业-社会模式、民族-国家模式和公平-革命模式三种乡村师范模式。本书揭示了乡村师范教育兴起过程中复杂而多变的历史动因与实践逻辑,同时,民国时期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经验可以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镜鉴,对推动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