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于1992年、2005年亲临现场考察所得的资料为基础写成,是一本全面调查与研究除飞来峰以外的杭州石窟摩崖造像的专著。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二、三、四部分为本书的主体,以考古学方法记录并公布分布在西湖周围山间十六个地点的石窟与摩崖造像遗迹,雕造时代上自吴越国,下迄清代。位于西湖南部山区的吴越国造像多为吴越国王的功德,表现着杭州最为典型的10世纪造像样式与风格。相关题材以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组成的西方三圣为主,还有释迦、三佛、七佛、弥勒佛、卢舍那佛并文殊骑狮、普贤乘象、沙门形地藏菩萨并六道轮回、双观音、水月观音、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罗汉是中国唐代以后***的佛教艺术题材之一,杭州是10世纪罗汉题材创作与发展的主要地区,在罗汉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杭州宋元时期的造像仍然流行释迦、西方三圣、地藏、十八罗汉等题材,还有布袋和尚、僧人挑担等。其中由宋代著名禅僧思净主持雕造的半身弥勒大像以及传为南宋禅僧慧开自造的半身肖像,在中国半身像雕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杭州元代造像的特色在于藏传风格的影响,有释迦三尊、三世佛、麻曷葛剌(大黑天)并骑狮与骑象胁侍、观音救八难等题材。明代雕成的一尊佛教祖师像,晚清的西方三圣像、布袋和尚像可作为杭州造像的尾声。第五部分是两篇综合研究文章,其一对现存所有杭州佛教石窟摩崖造像做了分期与排年,将这些遗存分为吴越国、北宋、南宋、元、明清五期,并对各期的历史背景做了探讨。其二以杭州佛教造像为例,探讨10世纪以后中国佛教信仰与艺术的转型所表现的几种形式。杭州是中国唐代以后佛教艺术发展的中心之一,在五代宋元时期的佛教界曾经扮演着重要角色。全面展示杭州佛教石窟摩崖造像的面貌、还原它们的历史地位,是本书写作的宗旨。另外,由于杭州佛教遗迹曾在19至20世纪遭到严重毁坏,作者辑录前人调查资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我们恢复这些遗迹的原始面貌。本书对佛教史、艺术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研究等领域的学者与爱好者均有参考价值。